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汾盆地是山西省地裂缝灾害的多发区,自70年代以来,临汾盆地的侯马、临汾凹陷和襄汾凸起等次级构造单元范围内均相继发生了不同规模的地裂缝现象。而临汾盆地西缘盆山过渡带也出现了较多地裂缝,且具有规模大、延伸性好、破坏性强的特点。这些地裂缝的发生发展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严重制约着本区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广泛搜集相关地质资料,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方法和手段,深入了解临汾盆地西缘盆山过渡带的地质构造环境背景,通过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全面整理该盆山过渡带地裂缝的发育和活动特征,并总结其平面分布规律和剖面特征,揭示沿线地裂缝的工程灾害特征,探索了地裂缝的致灾机制,最后分析了临汾盆地西缘盆山过渡带地裂缝的孕灾条件和成因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沿线地裂缝的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分析了临汾盆地西缘盆山过渡带地裂缝形成的地质地貌环境和断裂构造活动背景,并描述了各分支断裂的发育情况和活动特征。(2)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裂缝调查,查明了临汾盆地西缘盆山过渡带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3)对沿线典型地裂缝发育地段绘制1:1000大比例尺地裂缝分布平面图,详细表征了调查区典型地裂缝的平面几何形态,地裂缝分布及灾害状况。(4)利用槽探、物探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该盆山过渡带地裂缝的深部发育状况,并掌握了地裂缝的剖面结构特征。(5)在分析沿线断裂构造、超采地下水和地下水的渗透作用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索了临汾盆地西缘盆山过渡带地裂缝的孕灾条件和成因模式,分析研究了沿线地裂缝的成因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