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的基础研究掌握微乳形成规律并筛选适合制备医药用微乳的原料和处方,以此为基础制备出熊果苷微乳,再通过对熊果苷微乳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考察,为熊果苷微乳在医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TX-8和TX-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和聚氧乙烯醚(40)氢化蓖麻油(RH-40)制备微乳,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考察影响微乳形成的相关因素并筛选处方,并对各处方的理化特征、稳定性和急性眼刺激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比值(Km)、油等对微乳的形成均有影响。高速离心和恒温加速试验表明各处方经4000r/min、30min和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均能保持外观澄清透明,无分层和絮凝现象。急性眼刺激试验显示TX-8和TX-10制备的微乳对眼的刺激指数均在9~12之间,具有中度刺激性,而EL-40和RH-40制备的微乳对眼的刺激指数均小于3,属于无刺激性。因此,EL-40和RH-40可能适合用于制备药用或化妆品用微乳载体。以IPM为油相,用伪三元相图从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和聚氧乙烯醚(40)氢化蓖麻油(RH-40)中筛选最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来制备熊果苷微乳。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起精确有效的熊果苷含量检测方法并对熊果苷微乳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EL-40为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熊果苷微乳的微乳区大于RH-40;制备的熊果苷微乳外观呈淡黄色澄清透明,电镜观察微乳粒径为圆形,大小在1~100nm之间,均一性良好;在0~8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3%,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3%;熊果苷微乳经离心试验和加速试验均能保持外观、pH值和含量的稳定。因此,确定用EL-40制备熊果苷微乳,所制备的熊果苷微乳性质稳定。用急性毒性试验、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和眼刺激试验对熊果苷微乳的安全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熊果苷微乳LD50=794.05 mg/kg,根据急性毒性分级表,属于低毒级。熊果苷微乳对皮肤的刺激分值小于0.4,而对眼的刺激分值小于3,根据相关评价标准,熊果苷微乳对皮肤和眼无刺激性。因此,本研究制备的熊果苷微乳安全性高,适合皮肤给药。以大鼠皮肤为材料,以熊果苷水溶液和复方熊果苷乳膏为对照,考察熊果苷微乳的透皮速率。结果显示,熊果苷水溶液、熊果苷微乳液和复方熊果苷乳膏在9h内的平均透皮速率分别为60.65±4.99μg﹒ cm-2﹒ h-1、376.77±39.88μg﹒ cm-2﹒ h-1和24.7353±4.016841μg﹒cm-2﹒h-1。由此可知,熊果苷微乳的透皮速率显著高于熊果苷水溶液和复方熊果苷乳膏,适合用于透皮给药。以B-16黑素瘤细胞为材料,以熊果苷水溶液、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复方微乳和复方熊果苷乳膏为对照,考察熊果苷微乳对细胞活力、酪氨酸酶活力和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用药组对细胞增殖抑制率、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和黑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低剂量的熊果苷微乳能在较小地影响细胞增殖的情况下有效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的合成。因此,熊果苷微乳是一种新型有效的祛斑美白制剂。综上可知,本研究制备的熊果苷微乳工艺简单,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祛斑美白制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