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西部大开发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的外溢效应不仅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障碍,而且也会影响全国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研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为起点,在实践层面以我国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生态环境两大体系的23项指标,通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15年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二者的相互影响成分进行分析,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生态环境的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分析与研究:第一,我们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对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概念进行梳理,其次对生态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发展理论和协调发展理论进行阐述与分析,揭示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二,立足西部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发展现状,即存在“三大矛盾”。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了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的23个指标,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的定量研究模型及其等级划分标准。第三,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回归分析模型,对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实证分析,并对西部地区进行了动态变化特征的比较,建立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拟合方程,考察了协调发展趋势指数L,并对“十三五”时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预测;同时借助Mapgis软件更加直观地展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水平的分布特征及空间差异。最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两大系统的相互影响因子,为未来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第四,根据以上的实证结果,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机制和有效路径。包括:构建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转换产业经营机制,建立环保投融资机制。针对目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发展滞后问题,急需实施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构建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强化节能减排意识;优化环境金融财政,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协调性,促进二者的良性融合发展等。总之,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度的评价机制构建,对西部地区进行时序评价与空间评价,得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因素,为制定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些意见和建议将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