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加值理论是由美国的斯特恩·斯图尔特(Stern Stewart)公司首先提出的,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最重要的理念。虽然该理论在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金融企业)的应用还并不广泛,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为应对2007年WTO保护期结束和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目前,众多中资银行的经营理念都在向价值管理的方向转变,其中,最早转变经营理念的是建设银行。建设银行从2002年开始应用经济增加值理论进行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在经营理念转变和实施方面有一定先发优势,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经济增加值理论在中国银行业的应用问题,旨在通过总结建设银行的改革实践经验和教训,为中国银行业加快改革步伐,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给出一定启示。
本文首先通过对经济增加值理论的由来、内容、优越性的介绍,阐述了经济增加值理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原理。然后具体到中国银行业,本文从外部监管对中资银行资本充足达标的客观要求,以及中资银行在市场经济中自身控制风险和不断发展的主观需要两个方面,对我国银行业采用经济增加值理论指导经营活动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经济增加值理论是帮助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达标,并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科学控制风险资产规模的一剂良药。”而后在本文第四章的案例分析中,介绍了建设银行如何根据自身企业的经营特点,运用经济增加值理论来指导经营活动,并对建设银行应用经济增加值理论五年来的成绩和效果进行了总结,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最后从建设银行这一案例推广到整个中国银行业,对中资银行应用经济增加值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