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随着我国宏观金融政策的变迁而变化着。金融约束作为这一时期宏观金融政策的集中体现,是现阶段我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宏观金融环境。投融资决策是公司经营管理问题中的重要层面,很多研究将其置于融资约束的框架下进行研究,片面地用融资约束代表金融约束,但融资约束实质上是市场的一种内在缺陷,不足以全面解释宏观金融政策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在金融约束的制度框架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加以研究,既期待能够进一步丰富宏观制度对企业投融资行为影响的研究,也试图为目前的制度缺陷和企业自身的不足提供建议,让金融约束创造的租金机会能够广泛地被享有,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能进一步规范。本文既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阐述金融约束对投融资行为的影响,也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量化了这一影响的程度。在定性分析方面,首先,介绍了金融约束理论的核心思想,同时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金融约束理论和企业投资融资理论的文献,综合评述了以往的研究成果,找出了本文的研究要点。其次,阐述了金融约束政策影响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的机制。金融约束政策分别通过信息不对称和公司治理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产生影响,对资本结构和融资顺序则是分别通过代理成本和融资成本产生影响的。最后,本文回顾和总结了金融约束指数构建的方法和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为接下来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在实证分析部分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PCA)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PDRM)。首先,依据金融约束政策的特征和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本文研究实际,建立了包括银行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这三个维度的指标评价体系。其次,利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对2004—2013年的数据做主成分分析,得到这段时期内我国的金融约束指数,从指数的趋势图来看,金融约束指数呈波动状,说明我国的金融约束政策是松紧反复的。最后,选取所有A股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在2004—2013年的数据为初始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以非效率投资额为因变量,以现金流与金融约束指数的交互项为自变量,建立了关于投资行为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金融约束的程度越强,则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越严重。另外,又以有息债务融资额和权益融资额为因变量,以金融约束指数为自变量,建立了关于融资行为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该项实证的结果表明,金融约束的程度越强,国有上市公司获得的融资机会越多。最后,针对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一方面是进行金融市场化改革,主要包括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资本市场体制和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等三大措施。另一方面是进行国企改革,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落实这三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