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复兴的社会学研究——以Z庙为个案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打击下去的民间信仰活动纷纷复兴,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活跃的社会现象。套用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名言“存在即是合理”,我们也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民间信仰的复兴应什么需求产生以及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结构性因素。   本文以Z庙为研究个案,通过对推动寺庙复兴的三类主体即神职人员,地方政府官员以及信众进行深度访谈来解读民间信仰所满足各群体的特定需求。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基于信仰者在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地位和权力,民间信仰具体表达为不同的利益和权力的追求。诸如为神职人员提供了精神追求同时还为其提供一份谋生的职业;政治精英则大多碍于自己特殊的身份,只能通过官方化的理由诸如拉动经济、促进传统民间文化传承来满足自身寄托官运财运愿望,加强人脉关系等需求;经济精英通过支持寺庙满足了其求财的需要及表现一定的社会地位等;普通信众则是为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功利性需求支持庙宇复兴。总之,推动民间信仰复兴的人员、动机复杂多样,他们以一种圆融的方式整合在同一信仰空间里,各取所需。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使不同群体整合在同一空间的呢?研究发现,正是由社会转型带来一系列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变化使各个阶层群体选择民间信仰来满足心理需求,民间信仰的复兴也正是民间把“过去”的文化改造为能够表述当前社会问题的交流模式的过程。
其他文献
20 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在对城市社会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农民工的择偶意向和行为随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文以甘肃L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初步改变了我国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的诸多农村在政策扶持下依靠发展自身优势走上了致富路。研究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的发展现状对充分推广其
本次研究以网络消费行为为切入点,以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分析其网络消费的基本状况,以及网络消费群体内部存在的数字鸿沟现象,并以数字不平等和品味消费分层理论进行社会学性质的
本文是以从天津市去往C市Q厂支援建设的第一代“三线人”群体为研究对象,这也是我国自1964年起的一场以工业为主要对象的重大经济战略所造就的大移民——三线建设移民。在这数
我国现在正在经历一个高速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发生着急剧变迁,社会分化加速,社会异质性也逐渐增强,同时社会纠纷严重性逐渐增加,给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在社会变迁急
学位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认识,主要包括主体意识、法律意识、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是
本研究为探索性的定性研究,具体研究主要通过文献查阅和对鲁南沙沟镇20位农村小学教师的个案访谈,借鉴生命历程理论来探讨在个体行动日趋经济理性化的现代社会大环境下,农村小学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的深入开展,社会对新型农民的需要十分迫切,开展以“一村一名大学生”远程教育活动为代表的面向农村的现代远程教育则显得尤为及时、重要,同时如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