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步入崭新阶段,随之而来的生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水资源的污染短缺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成为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关键问题。在这种严峻的态势下,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评价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选取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研究区域,以自然资源枯竭、温室效应、水资源短缺、人类发展为切入点,基于足迹家族法,提出生态压力指数、温室气体排放指数和水资源压力指数,联合人类发展指数,构建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划定生态文明等级。本文首先核算了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1990~2014年及其103个市(州)2012-2014年的生态足迹、碳足迹、水足迹和以社会发展足迹命名的人类发展指数,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了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自然资本供需、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利用和社会发展水平。其次,利用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分析了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时空差异,将经济带103个市(州)分为三大类型区。最后,对经济带不同类型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及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一定参考及指导作用。通过上述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1990-2014年,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然资本供需压力较大。人均生态足迹年均增长率为4.23%,生物承载力年均增长率仅为0.58%,生态压力指数年均增长率为2.05%,生态压力等级由中上(ⅡIb)上升至很高(Ⅲb)。从空间上看,巴音郭楞、果洛、玉树等20个市生态压力等级为很低(Ⅰa),张掖、怒江、商洛等10个市为较低(Ⅰb),普洱、丽江、海东等13个市为中下(Ⅱa),百色、榆林、天水等12个市为中上(Ⅱb),来宾、中卫、成阳等9个市为较高(Ⅲa),广元、西宁、白银等39个市为很高(Ⅲb)。(2)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温室气体排放压力较严重。GHG排放总量、人均及单位面积GHG排放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83%、5.92%、5.39%。GHG排放指数年均增长率为5.65%,GHG排放等级1990-2009年一直为较低(Ⅰb),2010年后上升至中下(Ⅱa)。从空间上看,丽江、普洱、安康等9个市GHG排放等级为很低(Ⅰa),崇左、甘南、定西等52个市为较低(Ⅰb),成都、巴音郭楞、阿坝等14个市为中下(Ⅱa),咸阳、北海、红河等7个市为中上(Ⅱb),昆明、内江、哈密等5个市为较高(Ⅲa),曲靖、海西、吐鲁番等16个市为很高(Ⅲb)。(3)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水资源压力较低。人均水足迹年均增长率为0.13%,人均水资源量则年均下降1.09%。水资源压力指数年均增长率为1.24%,水资源压力等级1990~1997年一直为很低(Ⅱb),1998年后上升至较低(Ⅰb)。从空间上看,果洛、甘孜、玉树等45个市水资源压力等级为很低(Ⅰa),南宁、巴中、贵港等14个市为较低(Ⅰb),大理、昌吉、重庆等8个市为中下(Ⅱa),德阳、吐鲁番、楚雄等5个市为中上(Ⅱb),金昌、南充、资阳等4个市为较高(Ⅲa),汉中、内江、定西等27个市为很高(Ⅲb)。(4)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社会发展状况中等偏上。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GDP指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78%、1.57%、7.43%。人类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为3.22%,社会发展等级由很低(Ⅲb)上升至中上(Ⅱa)。从空间上看,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北海等3个市社会发展等级为较高(Ⅰb),兰州、西安、伊犁等38个市为中上(Ⅱa),阿勒泰、博尔塔拉、西宁等43个市为中下(Ⅱb),玉树、迪庆、红河等12个市为较低(Ⅲa),保山、昭通、丽江等7个市为很低(Ⅲb)。(5)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处于中等水平。生态文明指数由0.63下降到0.56,年均下降0.57%,生态文明等级始终为中上(Ⅱa)。从空间上看,果洛、玉树、巴音郭楞等12个市生态文明等级为很高(Ⅰa),阿坝、商洛、西双版纳等22个市为较高(Ⅰb),梧州、桂林、柳州等14个市为中上(Ⅱa),红河、吐鲁番、伊犁等21个市为中下(Ⅱb),重庆、昭通、德阳等19个市为较低(Ⅲa),遂宁、攀枝花、西安等15个市为很低(Ⅲb)(6)按生态文明等级划分标准将丝绸之路经济带103个市(州)划分为3大类型区。Ⅰ区包括阿坝、西双版纳、酒泉等34个市,生态文明水平较高,应借助产业发展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同时利用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储备,开发新型清洁能源。Ⅱ区包括汉中、吐鲁番、南宁等35个市,生态文明水平中等,应选择绿色发展、循环发展道路,经济生态两手抓,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Ⅲ区包括重庆、西安、兰州等34个市,生态文明水平较低,应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科技产业,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