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科技创新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在当前竞争环境下和疫情困境中,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创新的概念由来已久,但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其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难题和挑战。国家重视科技创新,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提出跻身科技强国、创新型国家等目标要求。政策跟踪审计是新时期更好履行审计职业、发挥促进作用的新形式,对创新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开展审计工作,是促进创新政策措施有效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在当前竞争环境下和疫情困境中,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创新的概念由来已久,但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其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难题和挑战。国家重视科技创新,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提出跻身科技强国、创新型国家等目标要求。政策跟踪审计是新时期更好履行审计职业、发挥促进作用的新形式,对创新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开展审计工作,是促进创新政策措施有效实施的重要机制。本文在了解科技创新政策的重要性和实施意义上,梳理研究政策跟踪审计和科技创新政策跟踪审计的国内外文献,了解到目前将科技创新政策与政策跟踪审计相结合的文献十分稀少,相关科技创新审计文献主要集中在已发现审计问题描述总结、审计对策建议、科技创新政策的演变与意义等,将科技创新政策与政策跟踪审计结合的研究较少。科技创新政策跟踪审计具有审计内容更广泛、审计过程更需协调、审计要求更专业的特征。然后,通过对现下审计署与各省市自治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审计公告和地方审计公告进行统计分析,着重于各级各地方对科技创新政策审计的关注重点,以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基于此方面,本文尝试探索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跟踪审计的实施框架,以期为实践中开展科技创新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结合A市S区科技创新政策跟踪审计实践做案例分析,介绍A市S区科技创新政策跟踪审计的实施过程,发现其在政策贯彻执行、资金管理与使用、内部制度建设与项目建设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前述章节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分析科技创新政策跟踪审计的难点。最后得出研究结论,提出研究局限性,提出科技创新政策跟踪审计实施框架应用的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提出科技创新政策跟踪审计的实施框架,对各个要素进行了详细阐述;二是科技创新政策与政策跟踪审计相结合的研究文献较少,研究内容较为新颖;三是将案例审计资料结合实施框架进行例证分析,全面分析当前科技创新政策跟踪审计的难点并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技术进步需要有针对性的、协调一致的研发工作,单个企业进行研发的难度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却是高成本、高风险。企业间通过合作研发可以更容易的获得所需要的资源、技能和知识,能够充分利用优势互补降低研发周期,并且降低需要承担的研发成本和风险。基于多产品制造商和单一产品制造商组成的非对称寡头市场,构建了两个制造商的两种博弈模型:(1)产品市场古诺模型;(2)产品市场斯坦克尔伯格模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推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变化使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消费上的绿色偏好,即更倾向于购买绿色环境友好型产品。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供应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然而,绿色投资在初期会占用大量运营资金,对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造成资金短缺问题。近年来,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兴起能够有效缓解绿色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其发展规模持续扩大。PPP模式具有投资金额大、运行周期长、影响范围广、运作模式多、参与主体复杂等特点,在实践运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审计监督。审计实务中,PPP项目审计采用最多的是跟踪审计模式,然而,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存在审计人力物力资源不足,审计重点不明确,审计主体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等问题。政府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可以发现被投企业的价值、提高资本利用率。但由于私募股权投资二级市场的流动性较弱,且规模较小,因此在运作工程中产生了很多流动性风险。提高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对风险道德预测能力和防控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对行业的风险管理和运营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G公司为目标对象,通过对G公司进行调研分析,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的风险控制展开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公
随着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也不断增强。建筑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例如,工程项目经营周期较长,经营效果缓慢,资金、负债金额庞大等,这些特点增加了腐败滋生的风险,若管理不力,可能会面临重大风险。因此,监督国有建筑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是审计工作的重点,相比于离任审计,审计监督时点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中前移,能及时发现领导人员在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中国特有的审计制度,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厂长离任审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现已成为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考察时不可或缺的审计项目。审计成果得到有效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和最终目标,是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发挥审计体检功能、助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保证。鉴于此,本文在大型国有企业中选取制度体系规范健全、经责审计开展取得一定成效、相对具有代表
为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多部门规章指出国有企业要加快建立总审计师制度。为推动制度落实,基于前期实践,国务院国资委选择了8家大型中央企业开展总审计师试点。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组织变革理论和系统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总审计师试点情况、尚存问
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属性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光荣传统、神圣使命及极具政治特色的产生运行机制,从根本上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属性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在正风、肃纪、反腐,监督、执纪、执法的方方面面,蕴含于纪检监察工作的目标方向、重点任务、方法策略之中。
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简称IT)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产业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的大型企业来说,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越高,其面临的IT风险也愈加严重。对于IT绩效的分析和评价可以说明当前企业IT治理所达到的水平和层次,以便更好地改进当前水平来满足企业的发展目标和需求,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为了降低风险、整合资源、实现目标,大型企业利用自身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发展IT绩效审计已是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