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逵夫师主持的《先秦文学编年史》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此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对先秦时代的文学文献,在前贤时哲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清理和进一步的研究,力图直观地显示先秦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入探讨这一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总体特征和演变规体。本人承担了夏商西周文学编年的撰写任务,初稿已基本完成。兹将对《诗经·周颂》的研究结果整理出来作为学位论文。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受经费等条件的限制不允许将全部文稿打印出来;更主要的一方面是想先拿出一部分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期使《先秦文学编年史》成为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著作。 本论文共分四章,根据《先秦文学编年史》的研究宗旨,对《周颂》三十一首诗及有关的问题作了认真的研究。就诗之所用及背景、作时、作者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看法,并时行了合乎逻辑的论证。 第一章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对周公所作乐舞的数量、结构、依据的历史事实、使用的歌诗及以乐舞行礼的程式作了全面的清理。作者认为周公在摄政六年制礼作乐时,先制作了表现武王武功的武舞《象》和表现周公、召公分职而治的文舞《酌》合称《大武》,摄政七年洛邑告成为祭祀文王又制作了表现文王武功的武舞《象》。这三套乐舞都是根据具体的历史事实制作的,旨在表现周王朝的文治武功,实际就是《吕氏春秋·古乐》所说的《三象》。周公所作三套乐舞在行礼用乐的实践中或分用或合用,形成了三种固定的程式。其中合用的程式完全可以代表西周初期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将这一程式展现出来,就是一个分场次的歌舞剧。 第二章以《尚书》为依据,旁搜有关的文献,对洛邑告成周公举行的祭祀典礼作了全面的考察,同时也对《周颂》中有关的诗歌从诗本文的释读入手,并对历代的诗说作了全面的检讨。考证出了洛邑告成周公南郊祭天及以后稷、先王配享所用诗歌,明堂祭祀文王所用诗歌,文王庙、武王庙祭祀典礼所用诗歌。可知周公不仅制作了礼乐,而且还身体力行以为后世法。 第三章根据文献和铜器铭文的记载,论证了成王亲政后举行祭祀典礼的情况。也是从对诗本文的释读入手,分析了历代诗说的得失。考证出了成王行烝祭所用诗歌,登基典礼所用诗歌,率诸侯朝见文王庙、武王庙所用诗歌,行飨礼所用诗歌,因籍田行飨礼所用诗歌。以此可见成王行礼恪守周公手定的制度。 第四章通过对颂诗性质的分析,认为《执竞》一诗是康王祭祀武王的乐歌。然后根据铜器铭文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断此诗为康王五年三月祭祀武王所用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