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r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哈尼族为了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对红河南岸高山峡谷地区进行综合利用的结果,已经持续存在1300多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于2013年申遗成功,是我国首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其地域性与民族性突出。然而随着外部世界的冲击,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内部平衡被打破,出现了人地矛盾、过度开发、稻作传统丧失等问题,使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受到威胁。本文以红河县甲寅镇为研究区域,开展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研究。首先利用GIS技术得到甲寅镇景观类型图,从景观类型构成、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特点三个方面对甲寅镇进行景观格局分析;之后基于甲寅镇景观格局特征,结合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确立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构成机制,并根据文化景观的双重属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对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生态、生产、生活三类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目前面临的困境,结合笔者全程参与的规划实例,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角度对甲寅镇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甲寅镇景观格局具有突出的高原山地特征,受到高程的强烈影响,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异明显,景观类型多样,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连通度一般,以林地和农田为基底。(2)林地景观面积最大,水平方向分布于南北两端,垂直方向主要分布在上半山段;农田景观面积接近林地景观面积,水平方向分布于东西两侧,垂直方向集中在下半山段;林地景观和农田景观的斑块规模较大,斑块连通度较高,空间分布相对聚集,属于优势景观类型,对其他景观类型影响较大。建设用地景观面积较小,水平方向从东北至西南呈带状分布,垂直方向集中分布在中山段,平均斑块面积最小,斑块破碎度高,整体分布较分散,局部形成聚合。水体景观面积最小,水平方向在东西两侧呈树枝状分布,垂直方向集中分布在河谷段,斑块数目最少,聚集度较低。(3)森林和水系作为生态构成要素,梯田和村寨分别作为生产构成要素和生活构成要素,共同构成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森林和水系的垂直空间布局在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内形成了生态水循环系统,为村寨生活和梯田生产提供水源;哈尼族对森林和水系产生强烈的自然崇拜,主动保护森林和水系,同时形成了独特的水资源分配管理机制,以此强化了森林、水系的生态功能。梯田在下半山段呈连片分布,截留自上而下水土养分,为哈尼族输出物质能量;哈尼族在梯田稻作生产的过程中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哈尼农耕文化,以此加强了梯田生产功能。村寨沿山脊集中分布在中山段,形成安全便利的生活空间;哈尼族根据生活需要形成了村寨选址布局原则和以“蘑菇房”为代表的传统哈尼民居,同时为缓解人口压力建立分寨制度,以此完善了村寨的生活功能。(4)生态角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基于立体景观格局开展生态旅游;加强重点生态斑块保护;确立生态旅游公众参与模式,带动整体经济发展,提升哈尼族主体责任意识;统筹协调生态保护、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生产角度,提高梯田稻作生产的收入水平,使梯田稻作生产方式得到延续;在不影响正常农业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传统农业与生态旅游的结合模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控制人口增长,缓解梯田稻作生产压力。生活角度,加强村寨风貌控制,改善村寨人居环境,提升哈尼族生活品质;以旅游发展为契机,通过改造哈尼民居来提供旅游服务,实现精准扶贫;打破传统小农经济的思维局限,通过商业竞争为村寨注入全新活力,营造与时俱进的哈尼特色村寨。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居民消费状况能够体现社会消费水平,农村消费市场是我国拥有潜力最大的市场,注重农村市场的开发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然而当前农村居
优化合金成分是改善汽车热交换器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电化学测试和酸性人造海水盐雾试验(SWAAT)等方法研究了一
为了研究有限的资源以及蚊子幼虫成熟时间对蚊子种群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带有饱和增长率 的蚊子种群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基本的数学分析,包括平衡点的存在性及其稳定性.另
为了确定真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 采用P C R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对影响ISSR-PCR 试验的模板DNA、 引物、 dNTPs、 M g2+ 和TaqDNA聚合酶5 个因素在4 个水平上进行优化,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