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得以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大学与中国的大学建立联系,同时有不少海外的师生团队来中国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双方,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交流地点大多在学校,相比于同传设备的操作准备,交替传译则为主办方节省了成本与时间,成为中外学者交流的首要选择。笔者于2017年6月28日下午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财商教育研讨会做交传译员,主要为中方几位教授做汉译英交传。此次交传任务由笔者与组员合作完成。会后笔者对翻译进行了复听并发现翻译中存在许多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如停顿、漏译、误译。同时发现临场交替传译和平时自主练习有很大区别。笔者以此次交传实践为例,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献,对本次汉译英交替传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举例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应对策略,并将音频转化为文字,以便如实反映笔者交替传译全过程。本报告基于此次交替传译实践。报告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此次实践任务,描述本次实践任务的背景、意义、任务挑战以及对任务进行总结;第二章主要介绍任务准备,包括译前准备,译中准备。第三章是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首先介绍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以此理论为指导对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停顿、漏译、错译进行案例分析,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总结应对策略。第四章为实践结论部分,包括会议主办方的评价以及个人反思。通过对本次实践的分析,本文旨在为笔者和其他译员提供实践借鉴,并期望在之后的口译工作中规避类似问题,做出好的表现。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本次实践报告期望能够提醒其他译员了解财商知识,增强财商意识,关注财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