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且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叶的形态特征上。本文以阿拉善荒漠1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叶片的含水量(LWC)、体积(LV)、干叶密度(DLD)、鲜叶密度(FLD)、叶片数(LN)、全氮含量(TN)、全磷含量(TP)、氮磷比(TN/TP)、净光合速率(Pn)和光合色素含量(Cpp)这10种叶片性状,揭示了物种和类群水平上叶片性状特征及相关性,分析了不同叶片性状在类群间的适用性,探讨了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这一研究将对揭示荒漠植物生态适应途径及荒漠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荒漠植物叶片LWC、LV、DLD、FLD、LN、TN、TP、TN/TP、Pn和Cpp这10个叶片性状在物种水平上的变化范围依次为42.88-91.00%、2.236-16.918mL·g-1、0.060-0.472g·cm-3、0.490-0.937g·cm-3、31-5531leaf·g-1、14.918-35.401mg·g-1、1.087-3.060mg·g-1、7.967-21.915、0.037-0.224pmol·g-1·s-1和7.889-34.285mg·g-1。2、按生活型和叶质地将14种荒漠植物划分为常绿非肉质叶灌木、落叶非肉质叶灌木与半灌木、落叶肉质叶灌木与半灌木和一年生肉质叶草本4个类群。常绿非肉质叶灌木的LV、LN和Pn最低,但DLD、FLD和TN最高;落叶非肉质叶灌木与半灌木的LWC和FLD最低,但LN和Cpp最高;落叶肉质叶灌木与半灌木的TN、TP和Cpp最低,但TN/TP最高;一年生肉质叶草本的DLD和TN/TP最低,但LWC、LV、TP和Pn最高,说明4个类群叶片性状各具特点。3、LWC与LV的比值能区分叶片肉质化与非肉质化,也能反映肉质叶片的肉质化程度。非肉质叶植物的这一比值为0.1左右,肉质叶植物的这一比值均大于0.4。肉质植物叶片的肉质化程度表现为:霸王>盐生草>小果白刺>泡泡刺>粗茎霸王>白刺>黑果枸杞>珍珠>红沙。4、LN、TN、TP及TN/TP能合理反映荒漠植物物种水平上的叶片性状特征,是表征荒漠植物性状的良好指标;叶片的LWC、LV、DLD、Pn和Cpp更能合理反映肉质植物的物种特征,即在肉质叶植物中更适用;FLD这一性状难以合理反映荒漠植物的物种特征,对荒漠植物不适用。其中,LD和LV能代替比叶重(LMA/LSM)和比叶面积(SLA)合理反映光合能力、水分状况,并且对于叶片形状不规则的物种比LMA/LSM和SLA更容易测量。5、阿拉善荒漠植物的TN为25.136mg·g-1,高于黄土高原植物和中国荒漠植物的均值,低于中国草原植物的均值,但明显高于全球植物的均值;TP为1.865mg·g-1,高于黄土高原植物、中国荒漠植物、中国草原植物的均值,也高于全球植物的均值;TN/TP为14.870,低于黄土高原植物、中国荒漠植物、中国草原植物的均值,但明显高于全球植物的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