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调研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沈161块精细油藏的前人研究成果,以地球物理学科与地质学科有关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研究钻井、岩心、测井、录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深入地进行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沈161块精细油藏油水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研究。研究区沈161块工区圈闭的含油面积约为4.0km2,其中地质储量的实际探明量约为471×104t,可采储量大于100×104t,其标定采收率为23.35%。储层的埋深为2400~2900m,其油藏类型为典型的构造-岩性型油气藏。油层垂向、水平向生产不足,断块开采程度低,仅为探明储量的13.0%。本区研究层位为沙三二段,可由下至上分为沙三二段的I、II、III、IV四个油层组。该区构造低部位有变厚趋势,储层的砂岩成分主要为陆源碎屑。其类型繁多,主要包含砾状和含砾状砂岩、砂砾岩、粗砂、中砂、细砂与粉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较为严重,其孔隙主要以原生孔隙为主,次生溶蚀孔隙为辅。以工区的一系列测、录井资料和试油、岩心分析等资料为研究基础,分析与研究沈161区块沙三二段储层的四性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和验证,在本工区储层内的流体识别方法上选用电阻率与孔隙度测井值交会法、深浅电阻率差异法、Rt/Rs与Rt交会法进行流体识别效果较好,并利用这些方法建立流体性质解释标准。经过一系列研究验证对比最终得到工区储层的孔隙度最低限度值为7.5%,储层渗透率最低限度值为5m D,含油饱和度最低限度值为41%。再利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公式和油水层解释标准对开发井进行分析和比对,有效识别储层流体性质,得到沈161块储层流体分布情况。通过对单井进行储层流体识别,发现建立的识别方法较准确。进而建立流体识别剖面,在平面及纵向对流体分布进行直观评价。最后再以已研究的储层特性、四性关系和已总结油水分布规律确定影响储层油水分布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