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颌面部火器伤在战时有较高的发生率,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可造成的创伤伤情复杂,涉及头面颈部重要的器官结构,可造成患者颌面部的严重组织破坏和畸形,进而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和生存质量。因此如何适时合理的救治此类患者,始终是我们应当不断探讨研究的问题。经典“瑞典模型”为颌面部火器伤的创伤弹道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们对颌面部火器伤的致伤机理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在轻武器向高速度、高效能、小口径化发展的今天,十分必要建立一个小口径制式子弹的致伤模型,以便更加深入地认识颌面部枪弹伤的致伤机制和组织创伤修复愈合过程的内在规律。 组织创伤修复愈合过程的本质是机体全身和局部稳态的破坏和动态平衡的再建立,受到的调节是多环节,多水平的;细胞因子,一些活性介质都对其产生着重要影响。一氧化氮(NO)是新近发现的体内稳态调节的重要活性介质,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如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血管张力和组织灌流的调控,免疫防御反应等。对一氧化氮(NO)特殊生成途径——L-精氨酸/一氧化氮(NO)途径改变引起的NO生成量的变化与机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使人们对这些过程的发生、发展的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许多细胞因子也是通过对L-精氨酸/一氧化氮(NO)途径的影响而发挥调节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L-精氨酸/一氧化氮(NO)途径在颌面部枪弹伤后软组织内的存在及意义的探讨,进一步认识其中的内在规律,为此类组织创伤的救治提供新的思路。 第一部分 颌面部Φ5.80mm制式枪弹致伤模型的建立及组织病理变化的观察 用25条狗作为实验对象,用Φ5.80mm制式枪弹致伤,初速度达960±m/s,射距20m,弹着点位于嚼肌前缘中点。将动物随机分成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