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组织助学现状及社会影响研究——以湖北慈善阳光班为考察对象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ood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阳光班是由湖北省慈善总会于2003年发起的,旨在资助“特困特优”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完成高中学业的一项公益性助学项目,并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公益示范工程”。目前,该项目已由最初的4个班累计发展到71个班次,分布在全省17个市州28所高中。全省因慈善阳光班助学项目而受益的贫困高中生达到3532名,让三千多个特困家庭看到了希望。慈善阳光班的实施,为我省乃至全国探索出一条以民间力量资助贫困高中生完成学业的新路径。本文以这一新型的慈善助学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该项目的运行情况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全文由以下六个部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从文献上分别回顾了国内外学界对慈善事业的相关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假设,并对研究方法做了说明。 第二部,慈善阳光班的缘起与发展概况。概述了湖北省慈善总会的组织与事业发展概况,在阐述慈善阳光班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概况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慈善阳光班的运行制度,从而为后文的实证研究提供平台。 第三部分,慈善阳光班项目的运行现状。从阳光班的宣传工作、招录工作、班级组建方式、助学金发放以及调研工作等方面,对慈善阳光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考察,以揭示阳光班项目运行过程中主办者、承办者和受助者之间的互动情形。 第四部分,慈善阳光班项目运行中的困难与经验。着重探讨阳光班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的阻力因素,以及在运行过程所积累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揭示阳光班项目运行过程中主办者、承办者和受助者之间的互动情形。 第五部分,慈善阳光班项目的社会影响。主要从受助者、承办者、捐赠者、受助者周围人群以及媒体等对阳光班的认识与评价的角度,揭示慈善阳光班项目的显性的和潜在的社会影响。 第六部分,结论与建议。对以上分析进行总结和讨论,并围绕如何打造湖北慈善阳光班助学品牌项目,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其他文献
本文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主要是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颁发的(2006)第17号令,题为《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后期扶持对象的深
社会秩序何以可能?是社会学探讨的一个经典而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剧烈、持续和深刻的转型。我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本研究对江苏城乡居民医疗消费的差异性进行了三个层面的比较,即医疗消费的前提——卫生资源能力、医疗消费的过程——医疗支出状况、医疗消费的结果——居民健康状况。通过相关的实证数据,从城乡医疗机构的数量、服务质量和分布结构三个指标考察城乡卫生资源能力;从需求和支付能力两个维度测量城乡居民医疗支出状况;从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水平两个角度考察居民健康状况,由此发现江苏城乡居民在医疗消费的前提、过程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