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不同施灸时长的改良长蛇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疗效差异,探索改良长蛇灸干预CFS的最佳施灸时长。同时评价各组灸感差异,从灸感-疗效相关性角度为最佳施灸时长的确定提供证据。方法:将99例受试者按1:1:1随机分配到为三个组(每组33例),A组为45分钟改良长蛇灸结合针刺,B组为60分钟改良长蛇灸结合针刺,C组为90分钟改良长蛇灸结合针刺,每周治疗3次,为期4周,共治疗12次。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脾肾阳虚证候评分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SF-36健康生活调查简表(SF-36)为疗效评价指标,客观评价三组不同时长改良长蛇灸的临床疗效差异;采用改良长蛇灸灸感量表评价灸感,通过分析其与FSS治疗前后改善值的关系,客观评价灸感-疗效相关性并比较组间灸感差异。结果:1.三组受试者基线情况及病例完成情况组间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疗效评价:FSS:治疗后三组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FSS积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组间比较,B组优于C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候评分量表:治疗后三组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脾肾阳虚证候评分量表积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组间比较,B组和C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治疗后三组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DS积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治疗后三组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AS积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组间比较,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治疗后三组各维度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F-36积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结束后生理功能评分(PF)、躯体疼痛评分(BP)、活力评分(VT)三个维度积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F: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P:B组和C组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VT: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维度积分改善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灸感评价:将FSS治疗前后差值与改良长蛇灸灸感量表四个部分的得分情况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热感渗透情况与FSS改善值相关性较弱,身体各部位热感强度、特殊感觉强度、情感变化与FSS改善值呈高度线性相关;将四个部分的灸感得分进行组间比较,热感渗透情况和特殊感觉强度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各部位热感强度:B组和C组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变化:B组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改良长蛇灸结合针刺疗法可以明显改善CFS患者的疲劳相关诸症、中医症候、抑郁状态、焦虑相关症状及生活质量等。2.不同的施灸时长产生的治疗效果有差别,其中对主要疗效评价指标FSS及中医症候评分量表的改善,60min改良长蛇灸优于90min改良长蛇灸优于45min改良长蛇灸组,综合各次要评价指标,60min改良长蛇灸的疗效最佳。3.不同施灸时长改良长蛇灸的灸感有差异,60min改良长蛇灸组灸感优于其余两组。4.综合疗效及灸感考虑,临床可以选择60min的施灸时长作为改良长蛇灸治疗CFS的最佳施灸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