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土保持经济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主要植物措施,在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发挥了经济效益,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以下简称“丘三区”)中山流域葡萄为主的经济林对位配置模式和花牛镇片区苹果为主的经济林对位配置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地验证相结合等方法,收集整理了主要水土保持经济林种质资源及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应用对位配置理论与生态适宜性计算方法,对水土保持特色经济树种的生态适宜度及适宜度指数、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特征及其经济林蓄水保土、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等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水土保持经济林种质资源研究表明,丘三区主要水土保持经济树种有苹果、葡萄、梨、桃、核桃、花椒等,涉及7种、35个品种。2、研究区中山流域葡萄与花牛镇片区苹果两种配置模式的经济树种生态适宜度研究表明,葡萄的生态适宜度指数为0.52,苹果的生态适宜度指数为0.57,适宜度指数都大于0.5,适宜在该区生长。3、土地利用结构及经济结构变化。(1)中山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其他用地比例由治理前48%:37%:3%:12%调整到治理末期44%:43%:3%:10%;农、林、牧、其他类经济结构由治理前的40.01%:30.00%:22.05%:7.93%调整到治理末期30.89%:53.86%:14.08%:1.18%;(2)花牛镇片区经过土地结构调整,耕地、园地、林地、其它用地比例由治理前62.44%:26.76%:10.28%:0.52%调整到治理末期38.54%:44.77%:16.27%:0.42%;农业、林业、牧业及其他行业治理前期经济结构为39.95%:8.13%:5.99:45.94%,治理末期经济结构为30.10%:1.07%:5.60%:63.23%。4、丘三区典型流域水土保持经济林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分析结果表明:(1)中山流域各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总蓄水量为17920.05m3,年均总保土量为6304.14t,其中葡萄经济林年均蓄水量为3495.80m3,占总蓄水量的19.51%;葡萄经济林年均保土量为1198.56t,占总保土量的19.01%。葡萄经济效益费用比为2.358,净效益13292.06万元,年均净效益443.07万元,投资回收年限22年;生态效益价值达135.146万元。(2)花牛镇片区各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总蓄水量为24802.10m3,年均总保土量为8256.72t,其中经济林年均蓄水量为17451.00m3,占总蓄水量的70.36%;经济林年均保土量为5983.2t,占总保土量的72.46%。苹果经济效益费用比为2.641,净效益83334.91万元,年均净效益2777.83万元,投资回收年限18年,生态效益价值达674.7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