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抗原表位预测及其重组、表达的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zq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是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的病原微生物.它的致病机制被认为与其外膜蛋白(OMPs)有关.研究表明,外膜蛋白LipL32和OmpL1是其优势抗原.本研究通过计算机预测程序ProPred和ANTIGENIC预测到LipL32和OmpL1的各2个既具有MHC结合肽特性又有B细胞表位(Bcell epitope)特征的肽段,作为生物学实验的候选肽段.应用PCR技术合成包含以上候选肽段的3种重组表位基因片段.克隆PCR产物,构建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表位基因序列中没有出现移码和碱基置换.进一步将重组表位基因克隆到pGEX-5X载体,获得表达质粒,在BL21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3种融合蛋白均获得高效表达.经优化诱导条件,用GSTrapFF 1ml纯化柱纯化获得2种高纯度的融合蛋白.用MAT法检测经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的抗血清,结果显示,2种融合蛋白产生的抗体滴度分别为1/25和1/75.79.本研究预测了2个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的可能表位,成功地合成了3种重组表位序列,构建了融合蛋白表达质粒并获得高效表达.纯化到2种融合蛋白,经体内实验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初步研究.为相关蛋白的计算机预测、表位重组和亚单位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yltransferase 1A1,UGT1 A1)基因Gly71Arg突变在维吾尔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分布及相关性.
期刊
@@
花生四烯酸(AA)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在医药、食品、化妆品、饲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自然界中AA来源很少,且受环境季节等多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光学活性的D-氨基酸作为一种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半合成抗生素、多肽激素、拟除虫菊脂、杀虫剂等的合成.非天然D-氨基酸常用生物法或生物-化学法生产.底物5单替代海因首先由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