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食用菌拱形设施大棚仿照爱尔兰新型菇棚结构对废弃蔬菜塑料大棚进行适当改造,使之符合菌类生长的环境,达到旧物新用。它主要由蔬菜钢管塑料大棚、XPS聚苯乙烯挤塑板、地面煤渣保温层、反光膜、专利栽培架等组合而成。构筑此新型大棚栽培杏鲍菇符合我国的国情,在此新型大棚进行了四个周期的杏鲍菇袋栽,对其主要工艺进行试验和研究,并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得出最佳的配方、培养料含水量、装袋规格与装料量、培养料pH值、培养时间、搔菌方式、低温催蕾刺激方式等寻求在此新型大棚下最适合的工艺和方法,从而达到最高效率。1、通过配方均匀设计,得出四种原料木屑、麸皮、玉米芯、棉籽壳的百分比,发现适当提高麸皮的含量有助于提高杏鲍菇的单产。运用模型提出这几种原料的最优的配方是木屑38.19%、麸皮51.41%、玉米芯6.72%、棉籽壳3.68%。2、培养基含水量对杏鲍菇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的影响。经试验,在以木屑、麸皮、玉米芯、棉籽壳为栽培原料的情况下,含水量宜控制在65%~67%之间,在管理得当的情况下,其生物学效率可达50%以上。3、通过装袋规格与装料量的袋栽试验,得出在以采收一潮菇为主的试验中,1000~1200克的湿料量最合适,栽培袋口径也以17、17.5厘米的较合适,生物学效率可达50%以上。4、经试验,得出培养基pH值较为理想的范围在6~8间,周期为也较短,为65~66d,单位产量高达250g以上。5、通过在4℃、7℃、15℃下的低温催蕾刺激出菇试验,得出在15℃下正常催蕾较为合理。6、适当增加杏鲍菇的培养时间,能生产出较高产量和质量的商品菇。7、整个面搔菌提高了对栽培包表面菌丝的刺激,促进其新陈代谢,更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形成与分化。其菇柄长度和直径也较其它两种方式更具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