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沈阳市沈北新区大力推行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延伸、农业信息采集渠道的拓宽、信息及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对沈北新区农业结构调整、沈北新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但是,因各主体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较差,沈北新区在农业信息化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上没有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也没有明确的体现出政府作为投入主体作用,加上基层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比较薄弱,且在现有的机制体制下,农业信息化工作多口管理,农业信息资源不集中、不规范,涉农部门工作不到位等现象阻碍了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前提,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以当前我国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来看,这是个进一步加大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良好契机。加快并提高沈阳市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的水平,推动沈北新区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全面增加沈北新区农民收入,促进沈北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论文在认真研究国内外以及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沈阳市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主体、农业信息化建设和服务的需求、农业信息化的服务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对资料的采集、整理、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信息化认识不足,政策、资金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落实程度不高,信息队伍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是制约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沈北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通过模式创新、体系创新、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支撑了沈北新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信息立体化传播的新途径,解决沈北新区“最后一公里”的进村入户直接为百姓服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