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价格呈现迅速上升且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正在逐渐失去优势。在此背景下,转型升级,以生产率的提升应对劳动成本上升,是企业实现净收益效应的唯一出路。根据效率工资理论的论述,企业支付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能够调动积极性、降低离职率、优选劳动者、建立忠诚和认同感,从而企业生产率得以显著提升。那么,从实际来看,企业是否确能通过因支付高工资而产生的效率工资效应,来实现生产率的提升和利润空间的扩大,将成为本文的研究内容之一。然而,效率工资理论还提出,效率工资效应能够产生的前提是劳动合同具有隐含性,劳动合同的隐含性使得其执行必须依赖“自执行”机制,从而产生对劳动过程的激励需求。对于不同的岗位,劳动合同隐含程度不同,支付相对更高的工资能否产生生产率正效应以及能产生多大程度的生产率效应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企业,内部各类岗位的数量和结构是有差异的,因而效率工资效应必然存在岗位异质性,且会延伸形成企业的异质性,上述企业异质性将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观察方法如下:首先,构建一个用以度量工资水平对企业利润空间影响的基准模型,在企业层面初步检验支付高工资是否确能提升生产率以扩大利润空间;其次,对基准模型作如下改进:(1)从因劳动合同隐含性而产生的“自执行”机制出发建立起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依据合同隐含程度分岗位观察其工资上升对生产率提升产生的激励效应是否存在差异;(2)“支付高工资”强调在行业类别和岗位类别可比的前提下支付相对高工资,拟在同一行业大类内以同类岗位的最低工资水平为基准,对绝对工资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改进工资指标,并对其余变量进行类似处理以满足行业可比性;(3)加入技术水平和工资的交叉项,从直接的激励-“工资水平←→工作努力程度←→生产率”、基于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水平传导的间接激励-“工资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技术水平←→生产率”两个维度上观察效率工资效应的实现路径;最后,基于改进后的扩展模型讨论效率工资效应是否存在企业异质性,且尝试从两条实现路径上解释企业异质性的产生。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形成的浙江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形成研究样本,得出以下结论:1.“工资→生产率”这组因果关系始终存在,企业支付高工资能够提高生产率从而扩大利润空间;2.效率工资效应存在企业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劳动合同隐含性更高的岗位,其工资水平的上升对企业生产率产生的激励效应更为显著,从而,更进一步地,高劳动合同隐含性岗位占比更高的企业,更易通过支付高工资从因其产生的效率工资效应中获益,以提升生产率,扩大利润空间;3.工资上升能够通过直接的激励路径、基于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水平传导的间接的技术路径促进生产率提升,扩大利润空间。从直接的激励路径来看,效率工资效应的企业异质性源于劳动合同隐含程度的岗位异质性和企业岗位分布特征的差异;从间接的技术路径来看,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其因支付高工资而形成的人力资本提升之间的动态匹配程度,是影响效率工资效应实现程度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以生产率的提升应对劳动成本上升”的政策着力点在于对企业进行分类引导,同时强调促进技术路径上技术水平与人力资本要素的动态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