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工矿区的演化过程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长期的资源开发过程中,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各类工矿区,为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伴随着赖以生存的矿产资源日益衰竭,工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陷入了窘境。特别是缺乏城市依托、地处偏远的独立工矿区,成为当前我国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集中凸显的区域。  本文以独立工矿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视角聚焦我国独立工矿区的演化过程及机理。基于全国26个省市区汇总上报的433个工矿区基础数据资料、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估数据及案例区调研数据,按照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突出区域性、资源主导性和社会性的基本属性,界定出我国128个典型的独立工矿区并将其进行分类,归纳其现状特征、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探讨了不同类型独立工矿区摆脱资源诅咒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提出了未来国家在促进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方面的相关建议。综合起来,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建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独立工矿区是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以矿业职工及其家属为居民主体,对外联系相对闭塞,经济社会功能相对独立的区域。区域性、矿业主导性和社会性是独立工矿区的基本属性。  (2)目前我国共有128个独立工矿区,按照矿业依存度和与中心城区辐射强度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标准,可将其划分为:受中心城区辐射强但矿业依存度弱的融入发展型工矿区,受中心城区辐射强且矿业依存度强的依托发展型工矿区,受中心城区辐射弱但矿业依存度强的矿竭区衰型工矿区。此外,还有受中心城区辐射弱且对矿业依存度弱的自我发展型工矿区。  (3)当前我国独立工矿区发展特征及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高度集中,矿业主导发展;对外联系闭塞,融合能力欠缺;管理体制复杂,条块分割明显;过度偏向生产,社会功能缺失;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严重;民生问题突出,历史欠账巨大。  (4)资源禀赋、区位、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是影响独立工矿区演化的主要因素:资源禀赋是支撑独立工矿区发展的基础,区位因子与资源禀赋共同作用加速了工矿区的形成。我国特殊的体制机制对工矿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科技创新是加速工矿区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推动力。  (5)从化解不同类型独立工矿区发展的制约瓶颈出发,融入发展型工矿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是进一步完善社会功能,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化与中心城区的互动;依托发展型工矿区的未来战略重点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矿竭区衰型工矿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加快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大力就业再就业,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以期揭示独立工矿区所特有的演化轨迹和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强化独立工矿区界定和分类的科学性,挖掘特殊类型区域的研究深度,为拓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为国家出台促进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支撑。
其他文献
学位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广州市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随着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建设用地占用大量林地和耕地,出现高速、低效、无
全球尺度上,灌溉面积占据了耕地面积的20%,生产出~40%的粮食,灌溉引水耗水分别占用了近70%和90%的人类总引水耗水量。这种大范围的从河流、水库和地下含水层调水到灌区的活动显著的影
本文以新疆和静县乌拉斯台地区岩屑化探数据为基础,应用传统统计方法、因子分析、地质统计学和多重分形滤波法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成矿元素在区域地质背景下成矿有利性
笔者以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中调式与和声的技法特征为研究线索,论证在半音化主导思维控制下,调式与和声在结构布局中的纵横结合关系所展示出的二重特性。这种二重特性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地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应对气候变化需要解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发展社会经济两方面相互冲突的问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又作为正在工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