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短语框架“in the * of”的搭配词 ——基于BNC Sampler和TECCL的对比中介语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lusa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中不仅包含有常用的习语和语块,还包含一些短语框架,也就是由n个词构成的、仅在某个位置用词不同的短语集。从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中提取的短语框架对英语学习者了解英语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而学习英语短语框架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掌握框架中的短语的效率。另一方面,对比中介语分析是一种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是在可比的情况下对本族语和非本族语使用者的语言进行比较,其对于外语的理解和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比中介语分析的、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也是更有效率的。为此,本研究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对短语框架“in the*of”的搭配使用上存在的异同。具体而言,探讨了3个次级问题。1)TECCL中“in the*of”的搭配词有哪些?2)BNC Sampler的笔语语料库中“in the*of”的搭配词有哪些?3)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使用“in the*of”框架的搭配词上有何异同?受短语学和短语框架等领域的文献启发,以注意假设和对比中介语分析为理论基础,使用短语框架提取工具kf Ngram,本研究从英语语料库CLOB中检索出了一些短语框架。CLOB发布于2011年,收录的是2009年的英式英语。本研究选择了频率高并且包含丰富介词短语的短语框架“in the*of”。然后在TECCL和BNC Sampler笔语子语料库中对该框架的使用频率、搭配词的词性、语义范畴等进行检索和分析。本文讨论的中间搭配词指的是框架中间位置的单词,左搭配词是指短语框架左侧第一个词,右搭配词代表框架右侧第一个词。文章对这三类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中介语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搭配词的使用中与英语本族语者有差异,存在过度使用和误用等问题。学习者过度使用中间搭配词way,front,field,center,eyes,development,hope等,以及左搭配词situated,located,levels,lies,standing等。而在右搭配词使用中,最大的差异在于中国学习者更倾向于直接跟名词,而本族语者则通常使用代词。误用搭配的一个例子是,虽然本族语使用者一般在result in the后面跟消极的结果,但中国学习者却使用“and resul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研究结果对中国的英语教学有重要启示。首先,教师应该关注英语短语框架的教授,有意识引导学生提炼和学习频率高的短语框架。其次,教师可以借助英语本族语语料库向学生展示相关短语框架的搭配特点和地道的英语表达。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语料库增强对短语和固定表达的学习。
其他文献
从脂砚斋评红算起,红学已诞生两百多年,到现在已成为一门显学。梳理红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就会发现,红学的发展走过了几个阶段。在早期,主要是一种“随感式”的杂评,比如“脂评”、清代的题咏派、评点派。《红楼梦》研究进入20世纪,研究形态发生重要变化。《红楼梦》的研究,王国维首先引进西方哲学和西方文论,写出了著名的《红楼梦评论》。而这时候兴起了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它主要是采用品性相类、轶事有征、姓名相关的
“和”和“and”分别是现代汉语和英语中最常用的能表示“联结义”的多功能语法形式之一,二者最主要的功能均是表示“并列联结”。但据语料显示,“和”和“and”在多功能性层面上具有差异性。语法形式的多功能性并非某一种特定语言所独有,而是普遍存在于世界语言中。同理,其多功能性的异同也可以反映出世界语言间的某些蕴含共性和差异性。通过对来自相同或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的表意功能相互交叉、部分叠合的不同语法形式进
学位
位置媒体的兴起和广泛运用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写了空间的意义。在旅行中,位置媒体不仅帮助旅行者对地理位置进行熟悉,也帮助其对空间内信息进行了解,在消除陌生感的同时也重塑了人与城市的互动方式。我们在利用位置媒体工具的同时,行为方式亦在方方面面发生改变,位置媒体作为现代人常见的出行工具会对我们与城市的相遇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以旅行活动为切入点,试图从人、媒介工具和城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1931-2019)可以称得上是当代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中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小说家之一。她以她独特的视角和方式关注着黑人群体并为他们创作,用其丰富瑰丽的想象为读者描绘出了黑人们别样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由于独特的身份和处境,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描写黑人的故事并不太出人意料。至今众多学者几乎都围绕着这部小说中关于黑人与白人对立的主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自1959年发表第一部作品《再见,哥伦布》以来,他总共创作了30多部作品,并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布克国际文学奖等奖项,也曾多次入围角逐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生长在美国的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较为深切地关注美国犹太人的生存困境及创伤。《美国牧歌》是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中倍受关注的一部作品,过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物形象研究、主题研究
学位
威廉·巴特勒·叶芝不仅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之一,他在戏剧领域的创作与实践也是卓有建树。《在波伊拉海滨》是叶芝“库胡林五部曲”中的第一部,乃叶芝戏剧实验的扛鼎之作—与同时代的诸多剧作家不同,叶芝独辟蹊径,采用独幕式剧作,组合运用仪式的各种元素,意在打造“仪式剧场”,将剧院变为智性兴奋的场所。但学界对叶芝仪式戏剧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1913年后受日本能剧启发的作品,对他1913年前戏剧中的仪式化问
准定语构式“NP1的NP2+V得C”(如“他的篮球打得好”)由于其形式与意义错配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诸多学者分别从传统语法、生成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不同视角对其进行描写与解释,但仍存在一定的争议:(1)对于准定语构式句法特征的分析不够透彻,尤其是对其中“的”的性质与功能存在较大争议;(2)对于准定语构式构式义的概括不够充分,学界普遍认为准定语构式表主观评价义;(3)对于准定语构式特
英语进行体表示一个事件在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内正在发生,具有动态性和延续性。终结动词与状态动词不具有动态性或延续性,一般认为不能用于英语进行体中。而在实际运用中,大量的终结动词被用于英语进行体,并产生多种意思。对于终结动词进行体,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语义、语用方面。近几十年,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语言学尤其是构式语法逐渐被研究者采用,以解决终结动词与英语进行体之间的冲突,并解释该类进行体的多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