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补肾调周法治疗肾虚型PCOS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进一步评价补肾调周法的临床疗效,为PCOS不孕症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并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60例辨证为肾虚证的PCOS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对照组予来曲唑(LE)促排卵治疗,共观察2个疗程,即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体温(BBT)、月经周期、高雄临床表现、实验室相关指标、妇科B超等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评价补肾调周法的疗效。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主要的检验方法包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卡方检验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BMI、BBT、月经史、家族史、不孕症情况、高雄临床表现、PCOM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临床总疗效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83.3%,妊娠率分别为40%、33.3%,经统计学检验,试验组在总有效率和妊娠率方面虽更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患者总计22人,22例患者中试验组治疗疗程相对较长(P<0.05),但其早期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指数(BM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比,BMI总体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17,提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试验组减重效果更明显。基础体温(BB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比,BBT双相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BBT双相恢复方面疗效相当。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比,月经周期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0.020,说明在改善月经方面试验组疗效更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雄临床表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比,高雄临床表现人数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0.04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试验组在改善高雄临床表现方面疗效更优。PCOM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B超表现为PCOM人数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754,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在改善PCOM方面疗效相当。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MH、T、FAI、LH/FSH及HOMA-IR等实验室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在改善AMH及HOMA-IR方面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T、FAI及LH/FSH方面,试验组虽效果更好,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和其它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研究发现,补肾调周法在总有效率和妊娠率方面与LE促排卵治疗相当,虽然其治疗疗程相对较长,但补肾调周法的优势在于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早期流产率,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由流产带来的母体身心上的伤害,帮助患者减重,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明显改善患者月经情况及其它内分泌紊乱状态,且安全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在临床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