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基底尖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甘草酸二铵干预的实验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颅内动脉壁结构破坏,进而导致的动脉壁病理性膨出,尽管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在成功率和治愈率上有很大的提升,但是颅内动脉瘤起病隐匿,病变发现时一般较重,约12.4%-14%在入院途中死亡,幸存下来的患者依旧会有30%左右的严重残疾或神经功能障碍。国内外学者对颅内动脉瘤研究从未停止,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发展和破裂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的颅内动脉瘤是颅内血管壁的病理性异常膨出,多发于动脉分叉处或Willis环处,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3%,在脑血管中往往隐匿发病,而动脉瘤瘤体却又是动态变化的,其首发症状往往是灾难性的,因此它的确切发病率尚不明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认为,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血流动力学因素、遗传因素和炎性因素,其中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始动作用。JNK在颅内动脉瘤形成过程中不仅可以调控Bax凋亡蛋白的表达,还可以调节平滑肌细胞生长、调控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等。本文通过结扎兔双侧颈总动脉诱导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模型的基础上,同时探讨动脉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并应用甘草酸二铵干预JNK的表达,观察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降解的情况,为药物预防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清洁级新西兰白兔40只,体重2.5-3.8kg,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具体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手术组(B组)10只、手术+生理盐水组(C组)10只以及手术+甘草酸二铵组(D组)10只。每组根据观察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4w、8w、16w、24w)。正常组不予处理,B、C、D组分别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兔基底尖部动脉瘤模型。非干预组术后正常喂养,甘草酸二铵干预组自模型建立后每7d内采用耳缘静脉给药的方式给予甘草酸二铵20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天仅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各组动物模型均于术后根据分组时间结点对各组行颅内血管多普勒TCD及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对比各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直径变化,进行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CFD),观测各组壁面切应力(WSS)变化。采用过量麻醉方法将动物模型处死,取出基底动脉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每组基底动脉血管形态,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基底动脉内弹力层变化,EVG染色观察每组基底动脉壁内弹力层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平滑肌细胞JNK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利用计算机流体力学方法测量基底动脉尖壁面切应力(WSS),基底动脉壁面切应力造模后较造模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对照组壁面切应力(21.07±3.84);术后2周组壁面切应力(52.27±4.92);术后4周组壁面切应力为(34.08±3.64);术后8周组壁面切应力为组面切应力为(29.94±1.87);术后16周组壁面切应力为(23.92±4.33)。统计学分析,正常组与术后16周组比较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与术后2周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与术后4周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正常组与术后8周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组织病理染色可见基底动脉尖破坏性病理重构,包括内弹力层的断裂,动脉中膜变薄,血管局限性病理性向外膨出。EVG染色可见,正常对照组内弹力膜完整无损,未见明显损伤。B组内弹力膜平均缺失长度为(171.15±26.87)μm。C组为(173.99±31.12)μm,D组为(97.42±15.81)μm。B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asson染色可见,中膜层变薄,部分染色可见血管管壁向外膨出(图5)。其中A组未见明显变薄,造模组可见动脉中膜层有不同层度的变薄。B组的平均变薄长度为(148.08±19.17)μm,C组为(143.00±19.37)μm,D组为(89.38±15.29)μm,D组与B组比较,变薄程度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JNK的免疫组化结果:A组:(17.70±3.59);B组(31.40±3.41);C组(32.20±4.31);D组:(23.60±4.06)。A组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D组有明显差异(P<0.05)、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与D组有明显差异(P<0.05)、B组与D组有明显差异(P<0.05)。Bax的免疫组化结果A组:(18.10±3.57);B组(31.30±3.40);C组:(32.70±3.57);D组:(21.40±2.67)。在统计学分析上,A组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与D组有明显差异(P<0.05)、B组与D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通过结扎新西兰白兔双侧颈总动脉,制作基底动脉动脉尖动脉瘤模型,简便易行,可以最大限度模拟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颅内动脉瘤形成过程。颅内动脉瘤模型结扎后,基底动脉尖部血管病理性重构,动脉内弹力膜断裂、中膜层变薄和血管壁向外膨出性改变。2.高壁面切应力在诱导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动脉瘤形成后,动脉瘤瘤底主要分布低壁面切应力。3.造模术后在兔基底动脉尖部JNK、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4.甘草酸二铵可以通过抑制JNK的表达,下调Bax蛋白在动脉中膜层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和血管壁病理学重构,在抑制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昆虫能够使用视觉感受的光流(Optical flow,OF)信息执行导航任务.启发于昆虫的视觉导航,本文提出了一种生物视觉启发的光流复合导航方法,它由光流导航和光流辅助导航两部分组
选择产甘露聚糖酶枯草芽孢杆菌L-1、产植酸酶枯草芽孢杆菌L-2、产木聚糖酶YB-5、乳酸片球菌Rp作为制备多酶益生菌饲料的生产菌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最佳底物干基
目的分析品管圈(QCC)在普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4例普外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
文章试图通过探究班导师群体的社群网络结构属性,定位网络环境下班导师群体知识创新全过程,构建面向知识创新的班导师社群知识库平台,提升班导师社群的知识创新能力。
期刊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搭建了海洋平台变形检测实验系统,通过合理布置测点对导管架平台结构进行了静载变形检测实验,提出了利用桩腿应变总和与竖向静载的关系曲线对平台超载隐
背景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尿酸是一种内源性产生的水溶性抗氧化剂,低水平的尿酸可能削弱神经细胞的抗
2012年7月4日,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ATLAS实验组和CMS实验组共同宣布发现了一个新的玻色子。目前为止的实验数据显示这个新粒子的属性是和标准模型Higgs粒子相符的。但要想确定
头孢洛宁(cefalonium)是美国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制药公司研制的头孢菌素类动物专用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奶牛干奶期乳房炎。目前,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Cepravin?Dry Cow)已在
在故事类儿童绘本中,“对立”角色是构成绘本故事中戏剧冲突的要素之一。主要指两个或多个处在不同或同一价值标准上的角色,通过相互作用,产生戏剧冲突共同推进着情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