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辞赋接受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p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辞赋从产生之日起和社会政治生活、主流思想结合的就比较紧密。考察辞赋的接受活动应该把它放在在整个社会参照系当中,把辞赋文学文体发展的“前景”和社会政治形势、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审美思潮、文化生态和文学生态系统等“背录”结合起来考察。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辞赋在汉魏晋的文学接受和非文学接受两种情况。   本文从接受者的角度切入,主要根据经、史、子、集等相关文献记载,并借鉴接受美学、阐释学、文化诗学的相关理论,以汉魏晋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为坐标,以不同的接受者为参照,多角度地分析辞赋的传播接受、社会功能定位、接受者和创作者的互动关系以及接受活动对辞赋创作审美取向的影响等问题。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作为主要的辞赋接受群体,汉代帝王和诸侯在辞赋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赋家在诸侯身边主要以幕僚身份和作用出现,辞赋的创作接受等文化文学活动只是诸侯生活的点缀。但是诸侯和帝王之间在文化建设上的竞争客观上刺激了辞赋的创作和接受,并为大赋盛世的到来做了充分的铺垫。赋家在创作的时候,把自己和帝王的关系往往从社会角色的角度进行定位,讽谏的意识,经学内容就成为赋作内容自然的选择;但帝王作为娱乐需求的接受者,对辞赋的定位决定了他也在接受的实践当中淡化辞赋的讽谏功能,刺激赋家发挥辞赋的审美功能。这样形成就形成了创作口的和接受期待的矛盾,由于接受者和作者地位的不平等,就决定了赋家创作向经学靠拢的悲剧性结局。靠帝王个人好恶得以发展的辞赋随着接受者的变化和兴趣的转移而走向衰败成为历史的必然。汉代士人对辞赋功能的认识深受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责任意识和讽谏传统的影响。无论是贬斥辞赋的儒生,还是写赋献赋的文士,也无论是肯定性接受还是否定性接受,都以辞赋的社会功能为标准来衡量批评,不管这种社会功能是现实存在的还是理想状态中的。所以他们看重的是赋作能不能像“五经”一样,起到匡正帝王行为的规范作用,而不是仅仅用华辞丽藻和奇思妙想来娱乐帝王,这是他们对辞赋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也是他们评价辞赋的唯一标准。东汉中后期,由于经学思想的禁锢逐渐松弛,辞赋创作和接受的价值取向是逐渐地和经学疏离,走向表达个人情志和娱乐的表达。作为大赋主要接受者的帝王兴趣发生转移,辞赋逐渐失去了理想的接受和创作环境。赋家也有意识地剥离辞赋的政治讽谏功能,让它更多地成为个人怡情娱性的工具。建安曹魏时期,从接受者时代构成来看,占主导地位的帝王接受群体辞赋修养和汉代相比进一步提高,并能占在文人的角度和辞赋作者平等交往来进行辞赋的创作和接受,形成了辞赋接受者和创作者的高度统一的互文本性。在理论上,人们对辞赋的认识也逐渐淡化其政治意识形态性质,转而重视起独立的文学审美性质。在具体辞赋的评判接受上,审美判断也逐渐代替了价值判断而成为辞赋接受新的趋向。晋代辞赋的接受处在复杂的文化情境中:门阀世族对皇权和现实的冷漠造成了传统辞赋和上层士人的进一步疏离:玄学思潮和玄谈活动对辞赋的接受有着巨大的冲击;诗歌创作和接受活动也挤压着本时期辞赋接受的空间。从创作目的上看,晋代辞赋的创作和接受放弃了追求辞赋社会功能的传统理念,转而追求个体情感的抒发和生活中娱乐享受的细节。前代辞赋中抒发的时代群体感情被私人化的世情、隐逸等代替;体物辞赋也改变了汉代辞赋的风格,追求事物本真的风物之美,抒写感官本能的感受。随着辞赋审美趣味的转向,辞赋文学文体的特点得到进一步体现,并出现了和诗互相影响的趋势。
其他文献
敦煌石窟艺术发展到唐代,进入到一个巅峰时代。无论是建筑的规模和形制,还是绘塑的数量和色彩,都达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有唐一代的敦煌石窟艺术孕育于一个复杂的时代,接
本文以清代小说中的师爷形象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师爷形象的生成、师爷形象的种类、师爷形象的塑造方法、师爷形象的文化意义等方面。   第一章首先通过对师爷的历史考辨,
洛特曼于1922年出生于彼得格勒一列宁格勒,卒于1993年。1939年考入列宁格勒大学语言系,1950年开始在塔尔图教师研究所俄语教研室担任主任工作,同时在爱沙尼亚的塔尔图大学任
目的了解蒙古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20a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7~18岁蒙古族学生的体质调研资料与1985年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概
关于贾谊的纪咏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杰作涌现。创作贾谊纪咏诗的诗人,大多倾注了心血,流露了真情。表面上看,他们是颂扬贾谊的才德,悲悼贾谊的怀才不遇,反思贾谊的悲剧人生。
汉代是汉语史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要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现象,作为纪传体通史的《史记》无疑是最重要的文献材料;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动词相关的句法结构一向是热点问题,基
学位
鲁迅思想的“变”与“不变”,是鲁迅研究中历来争讼不清的问题。坚持鲁迅思想发生转变的研究-者认为他在1927年开始“向左转”,而竹内好执着于探究其思想“不变”的内核。本
阮籍是中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杰出的文学成就在魏晋文坛上大放异彩,同时他的思想也较同时代的人显得出类拔萃。本文主要选择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大人
本文研究的是现代汉语名词的一个小类——专有名词,一般而言,它指的是某人或某物专有的名称。本文拟对专有名词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主要从专有名词的界定、分类、语义特征、
李长之(1910-1978)是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批评家和思想家。他在三四十年代写下大量的批评文字,才华横溢、立意高远。李长之谈中国文化,批评“五四”运动,推崇古典文化,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