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处于文化转型时期,传统文化包括民间信仰都受到了影响。陕西西安宗教兴盛,民间信仰特点突出,研究西安民间信仰对于研究中国民间信仰,以及针对当下非物质文化中的民间信仰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西安市斗门牛郎织女信仰为切入点,考察并分析了汉族民间信仰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和利用策略。中国古人对民间信仰神话故事的记录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近现代关于民间信仰文化研究起源于十八世纪时期,中断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研究重新起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政治环境的宽松,民间信仰活动的兴起和研究也愈来愈热。研究主要侧重于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等角度。本文主要是以田野调查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践行文化人类学“阐释学理论”的深度描写方法,以文化哲学中的文化转型、人类学中的“祭祀圈”、“信仰圈”、马林诺斯基的功能论理论等理论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精神诊所”、“五色审美观”等观点试图对汉族民间信仰进行分析。西安是多个宗教支派的发源地,汉族民间信仰活动活跃。本文重点调查的斗门街道是丰镐遗址以及汉昆明池的所在地,涉及汉代牛郎织女石刻周围的十几个村落。当地汉族民间信仰主要有四种类型的民间信仰,反映了儒释道合一、多神性、功利性、包容性、信众多为老年女性等汉族民间信仰的一般特点。牛郎织女信仰起源于古代的星象,经过夏商周的演变,在汉代形成了故事雏形,最终在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以牛郎织女故事为核心的七夕文化。在西安斗门地区,还流传着牛郎织女的尿床、治病救人等故事。唐代以来,牛郎织女已经称为当地汉族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仰模式已经成为当地信仰的典型。以西安斗门牛郎织女信仰为代表的汉族民间信仰特殊性表现在:祭祀圈的土地和生产小组原则、信仰圈受到交通工具和顶神名气的影响、庙宇为“精神诊所”、“五色审美观”文化的遗留、文化转型的冲突等。由西安斗门汉族民间信仰看当下民间信仰保护和利用主要有三种模式:民间自生自养模式,专家保护遗产模式,政府保护旅游模式。三种保护模式各有优势和弊端。汉族民间信仰文化在民间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信仰方兴未艾,其本身并不需要保护。应当在尊重民间信仰价值和正确认识民间信仰的基础上对民间信仰中濒临灭绝的优秀文化实施一定的保护。保护中,主导力量是政府,同时联合专家和民间力量。在保护方式上要侧重记录和封存,建立数字博物馆等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的开发和利用。庙宇是民间信仰依托的载体,是民间信仰最集中的场所,依托庙宇的民间庙会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庙宇和庙会具有农业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多种契合点:娱乐消遣、公益文化、爱国教育、经济交流等。在对民间信仰进行开发和利用中,庙宇文化是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福建等地的庙宇和老年活动中心的合一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