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模态语篇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MDA)是语篇分析的新方法,主要建立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SFL)的基础上。多模态语篇(Multimodal discourse)被定义为由两种或多种社会符号系统共同构建意义的语篇,它不仅仅局限于语言,而是涉及到了其它模式,例如:图像、声音、手势等。本文的总体目标是对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 IM)的书写语篇进行多模态和多符号意义构建的阐释。在中国,网络即时通讯作为一种崭新的沟通交流方式,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已经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交流手段。表情符号(Emoticon)在聊天文本中随处可见,成为即时通讯文本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然而,由于表情符号的新颖性,很少有研究涉及即时通讯语篇中的表情符号,尤其是关于表情符号及语言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更为少见。基于此,本文试图以Royce的符际互补分析(Intersemiotic Complementarity Analysis)为基础对表情符号和语言之间的符际互补性进行探讨。本文的语料集自中国最常用的即时通讯软件——腾讯QQ用户的历史聊天记录,包括私聊和群聊两种形式的语料。通过对两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对表情符号本身进行研究发现,两组语料中的表情符号都有以下特点:早期使用的笑脸符(Smiley)和静态小图标(Static graphic icon)在中国即时聊天通讯文本中已非常少见;脸部的表情符号使用的频率仍然较高,并且以表达情绪为主;黑白的表情符号也极少被使用;使用者倾向于把表情符号单独置于一个话步中,如表情符号与语言同时处于一个话步中时,则发现使用者将其置于一个话步的开始还是结尾的可能性并无明显差别,而将其插入在中间的现象极为少见。总的来说,两组语料分析的结果很相似,相互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但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在群聊中表情符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私聊;群聊中的用户倾向于自定义表情符的使用,而私聊用户则较多使用系统自带表情符;在群聊中,带声音语言的表情符,或者内嵌图像和文字的表情符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私聊;网络聊天者与行为表情相比,在群聊中更多地使用叙事表情符,在私聊中的情况恰好相反。通过对语料的符际互补分析表明:表情符号属于人际功能为主导的图像;重复和近义这两种符际意义关系相对较高的出现频率表明表情符号与语言之间相互补充来维持和支持同一话题。聊天者倾向于使用表情符号来重复、加强或补充语言文字的意;表情符号实现了至少三种言语功能,即提供、命令和提问,并且实施提供和要求两种图像行为,Kress和van Leeuwen(1996)认为当图像一般只提供信息或要求物品和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当表情符的图像功能为提供和命令时,它们通常是提供或要求回应,而不是信息或物品和服务;在即时通讯文本中,态度一致相对态度不一致来说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对话者多使用表情符号来重复,加强和补充语言方面以表明与对方相似或相同的态度,由此来构建和维持一种和谐平缓的人际关系。相关表情符号的研究非常有限,而且国外的学者对表情符号的定义还停留在笑脸符或者是小图标阶段,事实上表情符号的含义已扩展到书写信息文本中用来加强交流的任意非语言符号。本文作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表情符号作了细致的分类。既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表情符号本身或者是对表情符号使用者的研究,而忽略了表情符号与语言文本以及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为表情符号的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