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nm红光激光器有源区量子阱混杂的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xq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激光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红光激光光源的需求愈发迫切。采用张应变的GaInP量子阱可以获得更短波长的红光,但其受到的光学灾变损伤效应更为严重,因而光电特性和可靠性面临着挑战。采用非吸收窗口结构可以有效抑制腔面光吸收造成的材料损伤,通过量子阱混杂技术制作非吸收窗口是一种工艺方便,可靠性较好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论文主要针对642 nm红光激光器的有源区开展了量子阱混杂的实验研究。实验中642 nm红光激光器外延结构采用MOCVD技术生长而成,有源区采用9 nm厚的张应变Ga0.65In0.35P双量子阱。分别采用了离子注入法和杂质扩散法的两种方法来诱导量子阱混杂。离子注入诱导混杂时,需要引入快速后退火工艺来加速混杂过程,杂质扩散法诱导混杂时,需要先在外延结构上生长ZnO薄膜来提供杂质源。离子注入诱导混杂时,采用低能生物改性离子注入设备在去掉了表面GaAs欧姆接触层的642 nm红光激光器外延结构中注入N离子,注入能量为40 KeV,注入剂量为le17 ions/cm2;离子注入完成后对样品进行快速热退火来加速诱导量子阱混杂,退火温度为730°C,退火时间为60s-300s,间隔为60s。实验发现所有样品均发生了波长蓝移,且蓝移量随退火时间增加的而增加,300 s时获得了 24.7 nm的最大蓝移量。同时还发现长时间的退火会对红光激光器外延结构的晶体品质和表面形貌造成不利影响。杂质扩散法诱导混杂时,首先采用磁控溅射在GaAs衬底上生长ZnO薄膜,根据测试结果得到了最合适的溅射参数(溅射功率70 W、溅射压强1.5 Pa、氩氧比20sccm: lOsccm、衬底温度为室温);再在去掉了表面GaAs欧姆接触层的642 nm红光激光器外延结构上溅射ZnO薄膜;最后通过Ar气保护、600°C下的高温退火使Zn杂质扩散进入642 nm红光激光器有源区来诱导量子阱混杂,退火时间为1 min-240 min。实验发现样品表面粗糙度随退火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其他文献
换热器的泄漏原因多种多样,通过对氨冷却器材质、使用及设计方面的缺陷和原因分析,通过增大气体进口防冲板等措施,实际解决了氨冷却器管束频繁泄漏问题。
本文通过对林西县林地资源的利用现状、社会经济发展对林地的需求、林地潜力和平衡预测、保护利用对策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林西县林地资源现状分析:(1)特点:林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的劳动力大军,是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据估计,截止2011年,新生代农民工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
水文地质作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核心构成部分,其不但直接决定着总体工程施工质量,还决定着工程应用安全与施工安全。本文将主要围绕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展开分析,并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甲状腺癌预后相关的非编码RNA与mRNA及信号通路。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56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其组织样本的非编码RN
混沌电路作为混沌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连续混沌信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是工程应用的基础。由于混沌信号固有的特性,混沌电路被广泛应用于混沌保密通信和随机数发
目的:通过气管滴注染毒,探讨28天重复暴露PM2.5对大鼠心肺的毒性作用。方法:1 PM2.5的采集、制备和表征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采样、聚四氟乙烯(PTFE)采样膜收集PM2.5;超声浸提-冷
有机光敏二极管(Organic photodiodes, OPDs)因有机材料功能丰富,感光波段可人为调控,器件工艺与制备简单,可在柔性衬底上制备等诸多优点,在有机光电探测、图像传感、光控电
利用纳米结构对飞秒激光能量进行局域而获得近场的增强,进行纳米尺度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的控制,可以实现超衍射空间尺度的纳米加工。本文以飞秒激光近场超衍射纳米孔加工
近几年,我国西南地区干旱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为了探讨干旱和水稻产量之间关系的复杂性,采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西南地区348个站气象数据,计算了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