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乙型肝炎病毒及其复制模板代谢合成的抗病毒治疗实验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临床治疗仍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用于慢乙肝的临床治疗药物仅有干扰素(Interferon, IFN)和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NAs)两大类,按照现有的治疗方案——不论是这两类药物的单用,序贯或不同组合方式的联合应用,其治愈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转阴或消失)均不超过20%,说明80%以上接受治疗的患者目前仍不能达到临床治愈,且HBsAg转阴的部分病人仍然有重新转变为阳性,并且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的风险。因此,慢乙肝依据现在的治疗方案要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将很困难。导致临床慢乙肝难治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病毒复制的模板——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在肝细胞内的持续存在,使得HBV持续感染和抗病毒药物停用后病情反复。只有清除了细胞核内的cccDNA,才能彻底消除乙肝患者病毒携带状态,达到慢乙肝的彻底治愈,然而,目前尚无有效抑制或清除肝内cccDNA的临床药物或治疗方案。因此,针对慢乙肝的治疗,还必须要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尤其是如何有效的清除HBV复制的原始模板cccDNA,是目前抗病毒治疗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研究针对清除HBVDNA,尤其是复制模板cccDNA的治疗靶点,为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愈率,以及未来慢乙肝的彻底治愈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方法:
  1基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的芯片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寻找慢乙肝病人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之间的差异基因,并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中的关键基因。
  2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WB)检测:(1)在HBV持续复制或复制受到抑制后,HepAD38细胞系的AKT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情况;(2)在HepG2.2.15细胞系上,敲低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70 kDa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P70S6K)后,P70S6K以及氨甲酰合成酶Ⅱ-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二氢乳清酸酶(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aspartate carbamoyltransferase-dihydroorotase , CAD)蛋白的表达情况;(3)HepG2.2.15细胞中,CAD沉默及过表达后,CAD和P70S6K的表达情况。
  3利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检测:(1)HBV长期复制细胞系(HepG2.2.15、HepAD38)在经过关键靶蛋白抑制剂处理后,细胞培养上清中HBVDNA、细胞内HBVDNA以及细胞内HBVcccDNA的拷贝数;(2)P70S6K、CAD敲低和过表达后,HepG2.2.15细胞内HBVDNA以及HBVcccDNA的拷贝数;(3)HBV长期存在小鼠模型(C57小鼠、肝脏特异性PTEN条件性敲除小鼠)血清中HBVDNA的拷贝数。
  4利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AKT下游关键信号节点抑制剂处理HepG2.2.15细胞后,细胞内HBVpgRNA的相对定量。
  5利用尾静脉高压注射PAAV-HBV1.2质粒的方法,建立HBV长期存在的小鼠模型。
  6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HBV长期存在小鼠模型肝组织中HBsAg及AKT-S473的表达情况。
  7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过AKT、mTORC1、P70S6K抑制剂处理后,HepG2.2.15细胞的凋亡情况。
  8应用Seahorse细胞外流量分析技术,检测AKT、mTORC1、P70S6K抑制剂处理后HepG2.2.15细胞糖酵解能力的变化。
  结果:
  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AKT1是慢乙肝病人肝组织与正常人肝组织的关键差异基因,与正常组相比,HBV感染患者肝组织中的AKT1表达明显增高。
  2在HepAD38细胞系中,去掉多西环素(Doxycycline)使得HBV复制开始启动。随着HBV复制增加,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此外,利用AKT抑制剂对HepAD38进行处理后,细胞内HBVDNA及cccDNA的复制水平明显降低。
  3通过对HBV慢性感染的肝脏特异性PTEN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血清中的HBVDNA的连续监测,发现小鼠(纯合小鼠)血清中的HBVDNA拷贝数较对照组(野生型小鼠和杂合小鼠)显著增多。
  4利用AKT抑制剂AZD5363对慢性HBV感染的C57小鼠模型进行灌胃后,小鼠血清中的HBVDNA较对照组(PBS灌胃组)显著降低,且HBVDNA的清除速度较对照组加快。
  5对AKT、mTORC1、P70S6K抑制剂处理的HepG2.2.15细胞进行细胞外流量分析,发现细胞糖酵解能力明显降低。
  6筛选AKT下游关键信号节点蛋白对HBVDNA及cccDNA复制合成的影响,发现P70S6K抑制剂LY2584702能够降低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VDNA复制水平,并且对细胞内的HBVDNA及cccDNA也起到抑制作用;在HepG2.2.15细胞内敲低P70S6K后,发现细胞内HBVDNA及cccDNA复制合成水平降低。
  7检测AKT、mTORC1、P70S6K抑制剂处理的HepG2.2.15细胞凋亡水平,结果显示上述蛋白抑制剂在抑制HBVDNA及cccDNA复制的有效浓度下,并未对HepG2.2.15细胞的凋亡产生影响。
  8在HepG2.2.15细胞内敲低CAD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VDNA及细胞内cccDNA的拷贝数明显降低;在HepG2.2.15细胞中过表达CAD,细胞内HBVDNA及cccDNA的拷贝数增高;在敲低了CAD的HepG2.2.15细胞中对CAD进行过表达后,能恢复细胞内HBVDNA复制水平。
  9在敲低了P70S6K的HepG2.2.15细胞内过表达CAD后,细胞内的HBVDNA拷贝数显著增加,但细胞内的cccDNA变化并不明显。
  10利用二轻乳清酸脱氢酶(Dihydroorate dehydrogenase,DHODH)抑制剂特立氟胺(Teriflunomide,Teri),对HepG2.2.15细胞进行加药处理,发现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VDNA,以及细胞内HBVDNA和cccDNA显著降低,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但在CAD敲低的HepG2.2.15细胞加入Teri后,发现与CAD敲低细胞相比,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VDNA,以及细胞内HBVDNA和cccDNA未有明显变化。
  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发现在慢乙肝病人肝组织内AKT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体外实验中,利用HepAD38细胞系进一步验证生物信息学结果,发现AKT的磷酸化水平会随着HBV复制的增加而升高,利用AKT抑制剂处理HepAD38细胞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VDNA及细胞内的HBVcccDNA的拷贝数明显降低。在动物体内实验(C57小鼠、肝脏特异性PTEN条件性敲除小鼠上建立的HBV慢性感染小鼠模型)也得到了与体外实验相一致的结果,说明HBV的复制能够活化AKT,且AKT的活化对病毒的复制合成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利用AKT下游蛋白GSK3β、4EBP1、P70S6K的抑制剂处理HepG2.2.15细胞,发现P70S6K的抑制剂对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VDNA,以及细胞内HBVDNA和cccDNA的复制合成起到抑制作用。此外,通过在HepG2.2.15细胞上敲低P70S6K,进一步证实AKT下游蛋白P70S6K与HBVDNA及cccDNA的复制合成存在关联。通过对其机制的初步探究,发现P70S6K是通过影响CAD的磷酸化,从而影响到HBVDNA及cccDNA的复制合成,初步研究发现,这可能与影响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有关。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AKT对HBVDNA尤其是HBV复制的原始模板cccDNA的影响,初步探究了AKT对HBV模板DNA影响的机制,探讨了HBVDNA及cccDNA复制合成过程中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对病毒合成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靶向P70S6K及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CAD,通过影响DNA合成的必须原材料,来影响HBVDNA以及cccDNA复制合成,可为临床上针对HBVcccDNA的靶向抗病毒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子宫腺肌症为女性常见病、难治病,育龄期女性患子宫腺肌症几率高达8%-31%,其主要临床症状有痛经、贫血、月经量大、经期延长、不孕等,对女性心理与生理健康皆存在极大影响,常用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但存在治疗后复发率高,手术创伤大等缺点,近年来HIFUa(High Intensive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安全性及有
报纸
报纸
背景: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的自然病程以及临床干预后的病程中,CML细胞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耐药始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关注于CML特异靶点BCR-ABL1融合蛋白的靶向药物的升级不能解决BCR-ABL1非依赖性耐药,因此,拓展对CML耐药的认识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与靶点势在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细胞学筛查是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方法。然而,传统的人工筛查工作量大、耗时耗力,准确率易受医生专业技术水平和主观情绪的影响。近年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DCNN)的快速发展,为宫颈细胞学(cervical cytolgoy)的自动筛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然而,已报道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宫颈细胞辨识中
学位
研究背景: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特点是浸润性强、颈部淋巴结转移早以及五年生存率低。目前OSCC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辅助放疗和化疗,但是患者术后预后较差,生活质量较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发掘新的分子靶向药物对OSCC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 grow
期刊
报纸
目的:  肝癌干细胞通常被认为是引起肝癌复发转移的重要原因,而α2δ1被证明是肝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之一,针对此标志物进行特异性治疗有望减少肝癌复发的可能性。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利用CRISPR/Cas9系统在Hep12肝癌细胞系中构建α2δ1基因的敲减细胞系,并观察α2δ1敲减对肝癌细胞干性的影响,为以后深入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方法:  设计3对靶向α2δ1的sgRNA,长度为20bp,构建到l
学位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约85%的肺癌患者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目前大约有20%的NSCLC患者中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以及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ROS1易位的现象,这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使用相应的靶向抑制剂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大多数没有基因突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