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对甘薯抗薯瘟病诱导效果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hysywl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甘薯抗病品种(湘薯75—55)及感病品种(胜利百号)为材料,研究SA对甘薯抗薯瘟菌的诱导效果、SA诱导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喷施SA后对甘薯叶片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甘薯接种薯瘟菌前3d用不同浓度SA喷施处理,可以诱导甘薯对薯瘟病的抗性。在诱导的浓度范围为1-7mmol/L内浓度越大抗病效果越明显,以5mmol/L SA效果最好。但SA喷施浓度大于5mmol/L会抑制薯苗的生长。喷施SA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吲哚乙酸(IAA)含量和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了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减少了过氧化氢(H2O2)的累积。这些结果表明施用SA能降低接菌薯瘟病菌后甘薯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提高甘薯植株抗薯瘟病的能力。2.薯瘟菌侵染后,甘薯叶片光合特性发生变化。抗病品种经病菌侵染的细胞膜保持完整,膜透性较小,叶绿体结构完好,基粒片层多,跺叠整齐,叶绿素含量较高,光合速率强,脱落酸(ABA)含量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感病品种感染薯瘟菌后,细胞膜被破坏,细胞变形,细胞间隙变大,排列松散,细胞器散乱于细胞中,膜透性大大增加,ABA含量迅速升高,光合速率降低;喷施SA后接菌的叶片,细胞膜完整,叶肉细胞紧密排列在一起,细胞结构正常,膜透性相对较小,ABA含量较低,光合速率较大。3.实验表明,抗病品种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酚、类黄酮及脯氨酸的含量比较高,H2O2含量较低,接菌后变化不大,这些能使甘薯对薯瘟菌起到较强的抵制作用;感病品种的PAL活性、总酚、类黄酮及脯氨酸的含量低,H2O2含量高,接种薯瘟菌后急剧升高;喷施外源SA诱导后,在染病前期适量增加H2O2的含量、提高PAL的活性、提高总酚、类黄酮和脯氨酸的含量来达到抗病的目的。4.实验还发现,喷施外源SA可以提高甘薯叶片营养品质。主要是SA诱导可以降低叶片因病菌侵染引起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累积,提高叶片维生素C(Vc)的含量。
其他文献
蛋白激酶B(PKB/AKT)是一种多功能丝氨酸/苏氨酸类蛋白激酶,在细胞的生长过程,如新陈代谢、细胞增殖、凋亡、转录以及细胞迁移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哺乳动物中,AKT1、AKT2和AKT
在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中,光是一个重要环境因子。植物体内感受光的受体有叶绿素、叶黄素和光敏色素,其中,光敏色素(phytochrome,简称PHY)参与调节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茎的伸长、子叶伸展直至开花控制等许多生理过程。PHY有五个成员,分别是PHYA、PHYB、PHYC、PHYD和PHYE。有研究表明,PHYA和PHYB还分别参与了马铃薯薯块形成和花色苷合成的调控,但是,其机理目前还不清楚。
学位
干扰素(简称IFN)是一种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抑制细胞分裂和促进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信号肽是指在新合成的多肽链中指导蛋白质跨膜运输的氨基酸残基,其长
胸腺肽β4(thymosin β4,Tβ4)是存在于多种动物的多种组织中的一种酸性肽,分子量为4982,PI为5.1,N端丝氨酸被乙酰化,它的c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已明确,含有2个a螺旋结构,分别位于第4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s,简称ES细胞)是早期胚胎中分离出来的一类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体外培养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促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