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默是语言的精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幽默正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幽默的传统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哲学和美学领域。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语言学家才开始为幽默研究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幽默的语言学研究着重于语义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计算机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幽默的语用学研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丹·斯珀波和迪埃珏·威尔逊于1986年提出的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把幽默的解读看成是交际的过程,能更好的解释幽默的产生机制。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围城》中的幽默语言及其翻译。本文中的英文实例均取自由凯利和茅国权合作翻译的版本,这也是《围城》的英文版本中受到广泛认可的版本。在实例分析中,作者引入了图式的概念并指出《围城》中的幽默来自于读者在寻找不同图式最佳关联时获得的语境效果。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言和文化层面上存在差异,汉语中的某些图式通常会在英语中丧失。图式的缺失会导致目标语读者认知语境中优化关联的缺失,进而又不可避免的导致语境效果的缺失。言语幽默翻译中的关键在于目标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中优化关联的再现。因此,幽默的翻译过程可以看成是在目标语中寻求优化关联最大限度的相似性的过程。译者的目的就是使译本最大限度的贴近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