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华南地区雾害时有发生。以往的研究指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中国东部地区冬季雾日具有显著影响,但目前关于华南冬季雾日与ENSO关系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并且不同年代际背景下ENSO-雾日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这个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本文基于1979~2016年华南地区52个台站逐日雾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采用EOF分解等多种统计方法,系统研究了华南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ENSO与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北美大陆不存在大范围季风区的成因及机制研究”(41975106),2020~2024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华南地区雾害时有发生。以往的研究指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中国东部地区冬季雾日具有显著影响,但目前关于华南冬季雾日与ENSO关系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并且不同年代际背景下ENSO-雾日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这个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本文基于1979~2016年华南地区52个台站逐日雾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采用EOF分解等多种统计方法,系统研究了华南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ENSO与华南冬季雾日的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华南地区的雾日主要发生在冬季,表现为区域一致的空间变化特征,时间上具有显著增加的线性趋势和明显的年际变化。在冬季,华南地区近地面层北风减弱,大气层结更加稳定,同时温度露点差降低,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为雾日的年际变化提供了有利的局地形成条件。(2)华南冬季雾日的年际变化与ENSO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在El Ni(?)o年的冬季,菲律宾海上空存在一个异常反气旋环流,其西侧的异常暖湿西南气流为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使华南冬季雾日增多。La Ni(?)a年雾日的变化则与El Ni(?)o年相反。这种显著相关关系主要取决于大雾日数,而非轻雾日数。(3)在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MO)的调控作用下,ENSO-华南冬季雾日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即华南冬季雾日年际变化与ENSO的正相关关系在AMO正位相时期(1996年前)更为显著,在AMO负位相时期(1996年后)则变为不显著。AMO主要通过调节西北太平洋及热带印度洋的海温异常,调节ENSO事件期间的菲律宾异常气旋和反气旋的强度及影响范围,进而影响雾的局地形成条件,并最终使ENSO与华南冬季雾日年际变化的关系发生年代际变化。(4)华南冬季雾日的长期变化存在空间差异,其中大雾日数在不同省份的变化趋势不同,而轻雾日数在华南大部分地区均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华南冬季雾日的长期变化可能受气溶胶的变化影响。
其他文献
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3至第6阶段(CMIP3-6)多模式的对比分析发现各阶段模式间均存在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模拟周期的巨大差异,而且该模拟偏差从CMIP3到CMIP6的模式发展过程没有显著改进。本文通过分析AMO与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年代际波动的周期模拟关系,而后将各模式模拟的海洋动力学环境所计算的理论Rossby波跨海盆时间尺度与AMOC周期比较分析,从而构建海洋动力学环境,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我国的天气气候异常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1979-2018年中国台站观测的逐日降水和JRA-55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季节内变率特征,并重点探讨了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不同强度的加热状态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的前两个主模态峰值和谷值强度的调控作用。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前两个主模态的季节内振荡主周期均为1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统计方法,研究了东亚热带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强度的年际变化关系,及其强度不同配置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热带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年际变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两个季风强度变化存在同相和反相两种配置,定义了强度同相和反相变化指数,EOF结果也表明存在这样两种不同模态,模态的前两个时间序列和强度变化指数相关性很高。同相模态的出现可能与海温异常强厄尔尼诺(拉尼娜)影响有
集合卡尔曼滤波(Ensemble Kalman filter,En KF)是一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海洋资料同化方案,用集合成员的状态集合表征模式的背景误差协方差,结合观测误差协方差,计算卡尔曼增益矩阵,有效地将观测信息添加到模式初始场中。由于季节-年际气候预测很大程度上受到初始场的影响,因此资料同化可以提高模式的预测性能。本文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预测系统1.0版(the Climate Forec
气象资料是天气气候研究的基础。但是在人迹罕至的高原地区和广阔洋面,气候研究一直受到观测资料短缺的限制。气象卫星则是为气候研究提供了具有全球覆盖度的观测资料。微波温度计是气象卫星搭载的年代最久的观测仪器,该仪器观测资料不仅可以为常规观测资料不足的高原和洋面地区提供用于表面温度日变化研究的资料,还可以提供大气中云水的观测信息。本文基于极轨卫星NOAA-15、NOAA-18、NOAA-19和Met Op
已有的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主要基于月平均数据,但月内或更短时间尺度上是否存在海洋对大气的强迫作用还有待研究。为给出月内尺度上中纬度大尺度海洋强迫大气的直接观测证据,本文采用1985~2015年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及能源部(NCEP/DOE)再分析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海温(SST)等资料,基于大范围SST暖异常事件的确定规则,在北太平洋区域选取了8个冬季暖事件和10个秋季暖事件,
全球稳定和瞬变增温下气候响应存在显著差异,而亚非夏季风作为最典型的气候系统之一,研究其在两种增温过程下的响应差异及其物理机制,可以为亚非季风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CMIP6情景模式比较计划(Scenario MIP)中未来增温情景试验数据,分析了不同试验下全球平均温度的增温特征(增温速率和增温幅度),确定了多组全球稳定增温1.5℃、全球稳定增温和瞬变增温的数据集,不仅基于水
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是我国夏季平均降水最多的地方,且这两处的降水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内振荡模态。因此,分别研究这两个区域季节内降水的变化特征和相关机理有助于加深对当地降水成因的理解,以及为进一步开展降水的延伸期预报提供理论参考。前人工作多是基于所有降水事件合成的结果来研究季节内降水和环流异常的平均特征,而本论文则利用聚类分析等客观分类方法,重点研究季节内降水的多样性特征。进一步,论文将阐明不同类型降水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内核的精细结构及其内部动力学过程对TC路径和强度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观测手段的提升和数值预报技术的改进,研究TC内部的小尺度过程成为了可能,也为TC的精细化预报以及防台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本研究以登陆我国的超级台风“威马逊”(2014)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天气雷达资料以及采用大涡模拟技术的WRF数值试验结果,分析了TC的路径摆
介绍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对乌梅丸的理解及临床运用。黄煌认为乌梅丸主治以呕吐、烦躁、厥冷、疼痛、久利为特征的疾病;顾植山认为乌梅丸主治厥阴枢机不利、阴阳气不相顺接、寒热错杂,部分病症在下半夜出现或加重者。并举验案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