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的地震勘探历程中,一般是利用常速成图深转换成构造图,指示勘探开发的进行,然而此种方法适用于油气勘探开发最早的时期储盖组合较为简单的油气藏,即是早期地下地层构造发育简单、地层均匀均质、断层发育较少的情况下。但是随着勘探开发进程的细化,这种简单明了的油气藏越来越少,地下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再利用常速成图的方法就会与实际地层情况存在较大的偏差,成图效果与实际的深度误差很大,构造高点不准确,有些小幅度构造和隐蔽圈闭在图上不能显示出来,此种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如今的开发现状了。然而,对地震勘探而言,速度是涵盖在勘探开发进行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正是由于这一因素,才能将地震勘探由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进行研究。速度的正确与否,对判断地下地层的倾角大小、埋藏深度等影响深远,因此也会直接影响到成的构造图的效果和准确性。对于我国勘探开发的现状,现如今的勘探重点都集中到了复杂构造区,岩性、构造均多变而且普遍埋藏深度较大,发育的断层类型多样,地层一般都处于破碎状态,容易存在构造陷阱,不弄清这些问题,在开发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勘探失利现象,引起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只有准确的知道地层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对地下的速度变化有好的了解,对断层构造把握好,在部署开发井位时,避开高风险区,将勘探的风险降到最低,这样才能一举成功。运用变速成图技术,建立高精度的三维速度场,得到准确性高的构造图,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存在这些问题。本次研究对速度场的建立以及变速成图技术进行了总结,深入分析了速度研究的各种相关因素,如速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地层速度的主要因素、速度场的建立方法、建立流程以及应用等,以二连盆地赛东洼槽地区为例,研究出了适合复杂构造区域进行精细速度研究的普遍适用方法及流程。赛东洼槽研究区域的主要断层下盘处,存在很多不同地质年代、沉积物源方向不一致、而且形成因素不同的厚度普遍很大的砂岩。由于这些高速岩体的厚度非常大,在这些区域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比在其周围的砂泥岩组成的介质要大很多,因此,从横向上考虑,地下介质的速度相差很大,使得一些构造高点位置的确定和微幅构造的落实都出现了问题。因此在研究区建立了一个高精度的速度场,同时基于建立的成果,对研究区进行了精细的速度分析和储层预测工作,对速度异常区进行判断及分析其异常的原因。基于对赛东洼槽研究区的速度分析工作主要有了以下观点:赛东洼槽整体的地下构造、断层发育情况是较为复杂多变的,地层十分破碎,基于这种地质情况,采用模型层析法为基础来进行建场工作,其效果相对而言是最好的,对于复杂构造带、以及存在一些小幅度的构造带和隐蔽圈闭的发现和描绘效果较好,对地下的地层分布和形态能够较好的展示出来。同时以工区内的一条大断层为界,采用分区块的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同时也此分区块进行建场工作和校正工作,使得速度场与井速度的保持高度一致。基于层速度切片,对于从整体上把握实际地层的地下速度变化趋势较好,基于剩余层速度进行研究,可以为资料较少、且研究范围大的区域的储层预测工作提供可参考的资料,尤其是对岩性的预测;同时,对于速度进行精细研究,应该广泛应用多种地质、地震、测井、电磁等资料,综合考虑全方位进行辩证研究,保证得到的速度场与实际的地下情况相匹配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