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冷战体系以来,对话和对抗就是朝韩关系发展的两个基本形态。选择对话还是对抗,是每一届韩国政府制定对朝政策时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冷战初期,李承晚政府对朝采取完全对抗的姿态,实行反共敌对的“北进统一”政策。朴正熙执政后期改善朝韩关系,从完全敌对政策转变到对话与对抗并存,开启了与朝鲜对话交流的先河。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韩国政府对朝政策的重心更偏向于与朝对话,并且在两国的交往中积极掌握主导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大中政府的阳光政策。韩国历任趋向于对话的政府一般采取温和的对朝政策,朝韩关系的主旋律是交流与合作。反之,趋向于对抗的政府则对朝采取强硬措施,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军事冲突和对抗。卢武铉和李明博政府作为金大中之后的后继者,在对朝政策上坚持相异的理念,明显地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卢武铉的和平繁荣政策在总体方向上继承了金大中的阳光政策,主张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南北统一问题。在同一个民族的理念下,朝韩双方展开从民间到政府的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卢武铉的任期内,朝韩维持、延续了上届政府的合作成果,双方更是在2007年在平壤展开了首脑会谈。如果说卢武铉政府对朝政策的关键字是温和、经济援助的话,李明博现政府对朝共生共存政策的特点就是强硬。李明博政府对朝政策的一个核心原则是朝鲜无核化是南北交往的前提。这种强硬政策导致的后果是缓和的朝韩关系向对抗方向转移。置身于同一个国际体系大环境,相连的两届政府在政策选择上为什么会出现迥然相异的特征,这是本文要解释的主要问题。换一句话说,本文欲通过对两届政府对朝政策的比较分析,找出影响韩国对朝政策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