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其发病率仅位于肠易激综合征之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肠道微生态失调、内脏高敏感性、脑-肠互动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异常、饮食结构等诸多因素有关。治疗上主要包括基本饮食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等的综合治疗。中医治疗多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辨证治疗,包括中药口服、针灸推拿、灌肠、外治法等等,有一定的特色优势。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思路新颖独特,临床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治疗成本低,因而有必要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积累的临床数据资料,对符思教授治疗该病的用药规律进行初步探索,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处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目的本研究旨在以数据挖掘技术总结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用药规律及思辨特色,为功能性腹泻的用药配伍规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搜集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专家门诊就诊的105例功能性腹泻患者的首诊方药,将患者的基本信息、方药录入excel 2010制成数据库,检验无误后导入IBM SPSS Statistics 21.0系统。首先进行总体挖掘,包括:(1)频数分析,将组方中每味中药的出现频数由高到低排序,得出使用频数较高的药味,并根据药物功能进行分类;(2)聚类分析,使用系统聚类方法,将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绘制树状图并结合临床经验,得到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并组制出常用方。其次根据临床分型进行层次挖掘,包括脾胃虚寒型、脾胃虚弱型、肝胆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各型的分析同样包括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在总体挖掘中,排在前8位的中药类别分别为:补虚药、温里药、化湿药、清热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平肝熄风药,其中补虚药出现频次尤其多,将近温里药出现频次的2倍。常用药对包括:山萸肉-菟丝子、苍术-苦参、补骨脂-诃子、黄芩-黄连、黑顺片-煅牡蛎、肉桂-干姜、茯苓-炒白术-山药、藿香-佩兰、天冬-麦冬、炒白扁豆-砂仁、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核心组合包括:补骨脂-诃子-黄芩-黄连-黑顺片-煅牡蛎-肉豆蔻-葛根、肉桂-太子参-干姜-茯苓-山药-白术-炙黄芪,由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可得出符思教授治疗FDi的基本方:葛根黄芩黄连汤、二神丸与理中丸的合方加减。层次挖掘中,脾胃虚寒型的分析与总体基本一致。脾胃虚弱型的分析中,排在前8位的中药类别分别为:补虚药、化湿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清热药、安神药、收涩药,补虚药频次最多,是温里药的2倍。常用药对包括:酸枣仁-百合-合欢花、莱菔子-白豆蔻、党参-厚朴;核心组合包括:茯苓-山药-炒白术-党参-厚朴-苦参-莲子肉-苍术、藿香-佩兰-陈皮-炙黄芪-升麻,由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可得出符思教授治疗脾胃虚弱型FDi的基本方:参苓白术散为底方,加升举清阳、燥湿止泻之品。肝胆湿热型的分析中,排在前6位的中药类别分别为:清热药、化湿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消食药。常用药对包括:当归-生地黄、生薏米-车前子、肉桂-龙胆草、干姜-炒栀子-泽泻;核心组合包括:白豆蔻-焦麦芽-莱菔子-当归-生地黄-蒲公英-黄芩、苦参-厚朴-佩兰-枳实、补骨脂-茯苓-肉豆蔻-炒白术-藿香、肉桂-龙胆草-干姜-炒栀子-泽泻-黄连,由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可得出符思教授治疗肝胆湿热型FDi的基本方: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兼加健脾利湿,温中固涩之品。脾肾阳虚型的分析中,排在前7位的中药类别分别为:补虚药、温里药、收涩药、化湿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常用药对包括:山茱萸-菟丝子、莱菔子-淫羊藿-黄精,核心组合包括:黑顺片-煅牡蛎-诃子-黄芩-黄连-补骨脂-肉豆蔻、肉桂-干姜-炒白术-茯苓-山药、法半夏-百合-莱菔子-淫羊藿-黄精,由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可得出符思教授治疗脾肾阳虚型FDi的基本方:葛根黄芩黄连汤、二神丸与附子理中丸的合方为底,加温补肾阳之品,如山萸肉、菟丝子、淫羊藿、盐杜仲,并加大收涩药的使用。结语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用药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得出了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常用药对、核心组合,并由此得出基本方以及治疗各型所使用的经验方,从中反映了功能性腹泻的病机治法,为临床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