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研究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恢复期功能康复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的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探讨督脉经上两组穴位的电针作用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模组、模型对照组、头部督脉电针组(百会、风府)、背部督脉电针组(大椎、命门),每组8只。假模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未进行打击脊髓,未予电针治疗。其余组采用改良Allens重物坠落法制作SCI模型。2组电针治疗组于术后1周开始进行电针治疗。头部督脉电针组选取“百会、风府”穴,使用连续波,电刺激频率2HZ,强度0.3-0.6mA,一次治疗时间为30min,隔天1次,为期6周。背部督脉电针组选取“大椎、命门”穴,电刺激频率2Hz,强度0.6-1.2mA,一次治疗时间为30min,隔天1次,为期6周。电针治疗时间观察大鼠反应,以大鼠不挣扎反抗,针刺局部肌肉轻微颤动为宜。于术后1天、1周、3周、7周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测定所有实验大鼠后肢活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术后7周处死大鼠,取出脊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受损伤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1.术后1天、1周,各组大鼠间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7周,电针干预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且背部督脉电针组评分明显高于头部督脉电针组(均P<0.05)。 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两组督脉电针治疗组大鼠脊髓BDNF及N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均P<0.05),且背部督脉电针组高于头部督脉电针(P<0.05)。 结论:1.电针治疗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慢性期的后肢活动功能恢复。 2.电针治疗可促进受损脊髓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加强对脊髓的保护作用。 3.电针背部督脉组对促进慢性期脊髓损伤大鼠后肢活动功能康复和加强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作用强于头部督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