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退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众多环境问题中的突出一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生态退化问题十分严重。中国是全球生态环境退化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淮河流域伏牛山区特殊的气候和众多人口的生产、生活对地表的强烈扰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导致该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不少地方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为了更好的了解该区生态环境现状和退化原因,本实验尝试在GIS辅助下研究该区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水土流失现状和动态特征,然后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建立淮河流域伏牛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对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定量评价,并在同一指标体系下采用因子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影响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希望通过本次本研究能够为加快本地区的生态退化防治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斑块面积及比例呈现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的景观结构特征。1987、1997、2007三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表现为:耕地面积呈持续减少趋势,林地面积、水域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都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变化十分微小。(2)对该区水土流失特征研究表明:土壤侵蚀面积达5798.65 km2,占总面积的34.37%。轻度和中度侵蚀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以上,达到总侵蚀面积的95%。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区。区域水土保持总体状况是东部好于西部,中部略好于南部和北部地区。研究区近20年内水土流失面积整体变化不大,但是从不同侵蚀强度看,变化较为明显:轻度水土流失面积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再减少,中度水土流失面积的变化趋势则是先减少后增加,强烈和极强烈水土流失面积也表现为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3)生态脆弱度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研究区大部分地区脆弱度为中度以上脆弱。从空间上看,研究区东部脆弱度比西部要高,南部脆弱度要比中部和北部高;从时间上看,三期脆弱度走势呈“V”字形,1997年生态脆弱度较1987年有所下降,而2007年生态脆弱度又较1997年有明显增高的趋势。(4)对该区生态退化驱动力的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伏牛山区生态退化驱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土地垦殖利用和侵蚀状况、土壤和近地表覆被物状况、气候状况、人口承载和产业结构水平状况、生态环境背景状况和文化素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