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科技进步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而加大R&D投入强度正是加快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提高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世界各国纷纷增加R&D经费投入,世界R&D竞争也愈演愈烈。我国政府自1998年以来不断加大对R&D的投入力度,全社会R&D投入总量逐年上升,投入强度也稳定增长。随着国家R&D经费的迅速提高以及投入强度的稳步增长,产出绩效是否也能够随之快速增长呢?多大的投入强度能够带来最佳的产出绩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对我国R&D投入强度与产出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国策出发,研究我国R&D投入强度与产出绩效的关系,结合技术创新理论以及内生增长理论,收集样本数据并运用逐步回归法从宏观上对我国R&D投入——产出绩效进行了评价。论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技术创新理论和绩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了效用原理与系统控制原理,在我国R&D投入与产出之间建立联系,构建了我国R&D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概念模型。第二,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众多专家学者在R&D投入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我国R&D投入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分别用线性趋势预测法、灰色系统法和组合模型对我国R&D投入强度进行拟合,在拟合的基础上对R&D投入强度做出预测。第三,在对我国R&D投入强度与产出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假设,并运用逐步回归法验证研究假设。得出以下结论:我国R&D投入强度的当期指标以及滞后3期的指标与产出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D经费投入存在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且当期的R&D投入强度对产出绩效影响相对较大。人员投入与产出绩效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存在2期的滞后效应。作者还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继续加大R&D投入强度、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结构、注重对科技人员的培养和支持、完善R&D投入的相关制度等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改进R&D投入强度和方式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