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碗形纳米间隙的SERS基底的构建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q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中,粒子之间的纳米间隙或者其表面尖锐的突起称之为活性“热点”。这些“活性”热点能产生极强的局域电磁场,从而极大地增强SERS信号。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构建“活性”热点,以期望获得最大程度的SERS增强。然而,由于构建的复杂性和费用高等原因,制备富含纳米间隙且间隙易于制备、重现性好的SERS基底仍然充满了巨大地挑战。因此,本文以构建富含碗形纳米间隙的新型SERS基底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合成了核粒径分别为30、55、80nm (厚度均为4nm)和壳层厚度分别为4、8、12nm (核粒子均为55nm)的Au@SiO2纳米粒子。(2)以在金基底上组装的亚单层和单层Au(55nm)@SiO2(4nm)纳米粒子阵列为模板,电沉积一层薄的金膜(h=32nm)将纳米粒子半包埋起来,最后溶解掉纳米粒子的二氧化硅壳层,成功地构建出了富含碗形纳米间隙的新型SERS基底。该SERS基底的信号强、稳定、重现性好;整个构建过程操作简单、设备配置要求低、成本低,但产生的间隙精确高。该新型SERS活性基底的平均增强因子(EF)约为105,与根据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3D-FDTD)理论模拟得出增强因子(EF)值基本一致。(3)分别用三种不同粒径大小(30、55、80nm)的Au@SiO2(4nm)纳米粒子和三种壳层厚度不同的Au(55nm)@SiO2(4、8、12nm)纳米粒子来构建新型SERS基底,考察核粒子尺寸和间隙大小对SERS的影响。研究发现金核粒径大小对这种新型基底的表面增强效果影响并不明显。此外,发现用壳层厚的Au nm@4nmSiO2构建纳米碗形间隙,核粒子易从碗中脱落,致使对比实验不成功。因而,无法从实验上考察壳层厚度对这种新型基底的SERS增强效果的影响。
其他文献
现今,人类身体健康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而疾病的发生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最主要的方面。研究表明疾病的发生与体内生物酶的不正常表达及某些重要营养元素含量的高低有关。人类许多重大疾病如癌症、遗传性疾病都与DNA甲基化以及甲基化酶的活性密切相关;85-90%癌症的发生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同时DNA甲基化酶和端粒酶可以作为早期癌症诊断的标志及肿瘤治疗的靶点。另外,抗坏血酸(维生素C)是一种对人类非常重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融媒体时代,所谓融媒体,指的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在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互通、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如今,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融合了不同媒介的各种功能,而且这种现象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不可否认,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融媒体时代下,各种媒介相互融合,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媒体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借助新媒体快速的传播速度和
将氟原子或者含氟基团引入到有机化合物中,将会很大程度地改变母体分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活性。由于含氟有机化合物在医药、材料及农药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因而开发高效、安全、绿色的氟化或者氟烷基化反应方法学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近年来,镍催化以其高效、安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氟烷基化反应中,成为有机氟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主要利用组合配体加速反应的概念,通过使用不同配体进行组合,原位生成
生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分析对象的快速增加,对分析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快速、低成本、高灵敏度的分析检测方法。已有多种多色发光材料具有一元激发、多元发射的优点,可用于多个目标物的同时分析或多个生物过程的同时示踪,能有效地减少分析所用的时间、样品消耗量及费用等,因此多色发光材料在分析检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多色发光材料的制备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现有多色发光材料主要是基于尺寸效
高灵敏度的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是开展分子光谱研究的重要实验手段,在基础科学研究以及痕量气体探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光谱定量分析需要高精度的分子光谱参数(如谱线跃迁频率、跃迁强度、线宽、谱线线形等),而这些光谱参数主要来自于高精度的实验室测量。本文主要介绍应用激光锁频光腔衰荡光谱技术测量分子光谱参数的方法,并利用该技术实现了对CO2分子跃迁频率亚MHz精度的测量以及谱线强度好于0.85%精度的测量。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