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省市雏鸭致病性沙门氏菌分离鉴定、耐药谱调查及携带质粒特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KGJBNLRBKJGWI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常规分离方法从我国16个地区规模化鸭场1999~2005年间疑似感染沙门氏菌的病雏鸭及病死雏鸭的心血和肝脏中分离出200株致病性沙门氏菌,用56种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进行了血清学定型,用K-B法检测了175株分离菌对3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46株沙门氏菌进行了质粒指纹图谱分析,利用变温—SDS质粒消除法对13株沙门氏菌的质粒进行了消除。结果表明:(1)200株分离菌有47株能定型,分属O9群和O4群,其中有32株肠炎沙门氏菌和15鼠伤寒沙门氏菌。来源同一地区的菌株,其血清型相同,来源不同地区的,其血清型也可以相同。部分菌株的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有很高的致病性。(2)175株沙门氏菌对37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令人吃惊,耐药率达50%以上的药物有17种(占45.9%),其中达70%以上的是青霉素(P-G)、苯唑青霉素(OXA)、利福平(RIF)、亚胺培南(IMP)、氨苄西林(AMP)、四环素(TET)、强力霉素(DC)、红霉素(ERY)、复方新诺明(SXT)。随着时间的推移,菌株对部分药物的耐药性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对环丙沙星(CIP)、氧氟沙星(OFL)、氟哌酸(NOR)的耐药率从1999年的10.7%、28.6%、7.1%上升到2005年的50%、75%、66.7%。所有年份的菌株对氨苄西林(AMP)、苯唑青霉素(OXA)、青霉素(P-G)、四环素(TET)、利福平(RIF)、复方新诺明(SXT)、亚胺培南(IMP)的耐药率都保持在一较高水平。菌株多重耐药性已相当普遍,所有菌株都在4耐以上,其中17耐以上占57.2%。各地菌株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存在一定的差异。(3)沙门氏菌的质粒获得率为100%,来源相同的菌株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来源不同的菌株具有不同的质粒图谱,菌株携带的质粒多少和大小与其耐药性没有明显对应关系。(4)13株沙门氏菌中有2株细菌的质粒被部分消除,质粒消除前后的药敏试验间接表明三种质粒(22.63kb、2.72kb、2.55kb)未携带耐药基因。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雅安市雨城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情况调查、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分为两个试验。试验1、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
禁足期  我的身体各玩各的  脸尚新,面膜润肤露要新鲜  脑袋恋旧,装满陈年旧事  头发向往黑,眼睛钟情空白  鼻子极简,腹总觉不够饱  嘴巴想说话,牙齿院门紧闭  双手一贯保守,腿却想出去闯荡  为了守住城池,除了关门  器官们团结一心,每天黏住腿  撒娇,让腿为它们卖力  没机会冒险,腿慢慢地收心  一心一意地陪着它们各玩各的蚂蚁梦  卖掉的老房子还属于我  屋檐水,用泥沟引进小溪  蚂蚁们挤
期刊
期刊
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对养鸡业危害极大。开展广西三黄鸡抗MD相关基因筛选的研究,旨在确立相应的分子遗传学标记来促进三黄鸡的抗MD育种工作,可弥补以
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Enzootic Bovine leukosis,EBL)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ia virus,BLV)引起的以淋巴细胞持续性增生为特征的传染性肿瘤性疾病。该病几乎遍布全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