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常规分离方法从我国16个地区规模化鸭场1999~2005年间疑似感染沙门氏菌的病雏鸭及病死雏鸭的心血和肝脏中分离出200株致病性沙门氏菌,用56种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进行了血清学定型,用K-B法检测了175株分离菌对3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46株沙门氏菌进行了质粒指纹图谱分析,利用变温—SDS质粒消除法对13株沙门氏菌的质粒进行了消除。结果表明:(1)200株分离菌有47株能定型,分属O9群和O4群,其中有32株肠炎沙门氏菌和15鼠伤寒沙门氏菌。来源同一地区的菌株,其血清型相同,来源不同地区的,其血清型也可以相同。部分菌株的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有很高的致病性。(2)175株沙门氏菌对37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令人吃惊,耐药率达50%以上的药物有17种(占45.9%),其中达70%以上的是青霉素(P-G)、苯唑青霉素(OXA)、利福平(RIF)、亚胺培南(IMP)、氨苄西林(AMP)、四环素(TET)、强力霉素(DC)、红霉素(ERY)、复方新诺明(SXT)。随着时间的推移,菌株对部分药物的耐药性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对环丙沙星(CIP)、氧氟沙星(OFL)、氟哌酸(NOR)的耐药率从1999年的10.7%、28.6%、7.1%上升到2005年的50%、75%、66.7%。所有年份的菌株对氨苄西林(AMP)、苯唑青霉素(OXA)、青霉素(P-G)、四环素(TET)、利福平(RIF)、复方新诺明(SXT)、亚胺培南(IMP)的耐药率都保持在一较高水平。菌株多重耐药性已相当普遍,所有菌株都在4耐以上,其中17耐以上占57.2%。各地菌株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存在一定的差异。(3)沙门氏菌的质粒获得率为100%,来源相同的菌株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来源不同的菌株具有不同的质粒图谱,菌株携带的质粒多少和大小与其耐药性没有明显对应关系。(4)13株沙门氏菌中有2株细菌的质粒被部分消除,质粒消除前后的药敏试验间接表明三种质粒(22.63kb、2.72kb、2.55kb)未携带耐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