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信息融合的自动驾驶定位与环境感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ingl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定位与地图构建是自动驾驶实现高度智能化的基础功能,同时也是自动驾驶车辆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不仅在复杂多变的场景中实现准确、长期的自主定位对车辆的精准控制和实时导航十分关键,对道路周边三维地图的建立可以直接帮助车辆理解环境信息并进行路径规划,是各大自动驾驶厂商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技术手段,并在机器人、虚拟现实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尽管在这些年SLAM技术在学术界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在实际应用时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单一传感器的SLAM系统往往鲁棒性较低,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环境。无论是相机还是激光雷达数据都会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中发生退化,从而导致失效。因此只有融合多种异构传感器数据才能够提升系统的鲁棒性,以适应不同场景。再者,单纯的环境三维地图已经不足以应对自动驾驶车辆越来越高的智能化需求,因此需要研究环境语义地图构建技术,将感知数据进行融合,丰富地图的表示信息。此时如何同时保证地图的几何一致性和语义一致性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难题。另外,大部分学术工作一般都基于自动驾驶公共数据集进行分析,但实际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仍有许多工作需要解决,例如传感器同步和标定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完整的自动驾驶定位与环境感知系统。该系统不仅融合了多源的传感器信息,还融合了多维度的特征信息。除此之外,本文详细探讨了不同方法下的传感器融合技术,尤其是相机与激光雷达的融合,并分别在神经网络和几何方法下给出了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根据自动驾驶系统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指标,本文提出了一套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定位和环境感知系统解决方案。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传感器硬件平台的选取,关键技术指标的确定,传感器数据的标定和处理以及相关软件算法等模块。系统不仅车辆能够实现精确的自主定位,还需将感知的语义信息表达在三维地图中。与其他基于单一传感器的定位和建图系统不同,本文使用激光雷达、相机和惯性器件三种传感器进行融合定位,克服了单一传感器鲁棒性低的缺点,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复杂的数据处理难度。针对激光雷达与相机外参标定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端到端的激光雷达-相机在线外参标定网路,能够在不依赖人工标记物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激光雷达与相机的外参标定工作。针对现有的位姿估计网络泛化能力弱的问题,本方法将传统的基于几何约束的位姿估计方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将非线性优化器嵌入到端到端的网络中进行训练。为了保证神经网络充分的发挥其特征提取的能力,本方法对2D数据和3D数据分别使用对应的特征提取网络,并通过关键点筛选和特征匹配网络实现3D到2D的数据关联。由于在本方法中传统的神经网络部分只负责特征的提取和关联,可以应对环境和传感器参数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表明本方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针对现有的轻量级三维语义分割网络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融合激光雷达和相机数据的实时三维语义分割网络。与上一部分的处理方式不同,本方法采用前融合的方案,通过球面投影方式将激光雷达和图像数据进行统一的表示方式,通过神经网络来学习不同特征通道数据的融合方式。为了进一步提升轻量级网络的语义分割精度,本方法还引入了空间模块来弥补通道裁剪操作造成的空间信息缺失问题。最后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不仅证明了该网络相比原有方法大幅度提升了精度,本文还深入探讨了神经网络处理不同通道数据的能力。针对单一传感器的定位建图方法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环境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多元信息融合的自主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该方法不仅将相机、激光雷达和惯性器件的数据进行融合,还充分考虑了环境中存在的不同几何基元特征,利用三维点、线、面产生的不同约束,极大的提升了特征关联的准确性。文章推导了不同传感器的约束构建形式和雅克比矩阵形式,通过构建全局后端因子图,将不同传感器约束进行融合。除此之外,本方法还设计了回环检测和重定位方式以及传感器退化的检测和处理方式,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鲁棒性。为了融合高维感知语义特征,本文构建了语义权重因子,将场景语义约束与几何约束相结合,充分保证地图的语义一致性和几何一致性。最后,本文针对上述自动驾驶定位与环境感知系统进行了充分的实验验证和详细分析,并与其他两种具有影响力的定位建图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公共数据集的测试,证明本系统在精度上相比单一传感器的方法具有很大优势。通过实际自动驾驶车辆在校园环境中的一系列测试,证明本系统在精度和鲁棒性上都具有更优秀的表现,甚至在地下停车场的传感器退化场景依然可以稳定工作。
其他文献
无线传感器节点能够从物理世界中采集温度、湿度、图片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以一跳或多跳的方式传到服务器(也叫汇聚节点或sink节点)上。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实时监测、异常检测、目标追踪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传统的无线传感器节点依靠电池供电,而电池电量十分有限,需要频繁地更换电池。但是,传感器网络常常被部署在森林、大型设备内部、污水过滤系统等恶劣的环境中,这使得频繁的电池更换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现实
学位
文本语义匹配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研究方向,其目的是判断两段文本是否符合给定的语义关系,其包含了大量的下游任务,如自然语言推理、复述识别、答案句选择等等。任务不同,文本语义匹配所需判断的语义关系也不一致。然而无论哪一种语义关系,判断文本间语义是否匹配都需要研究:(1)如何表示文本语义?(2)如何判断文本间语义关系?针对这两个核心研究点,研究者们将文本语义匹配研究分为基于表示和基于交互的文
学位
高速铁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与交通命脉,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标志性产品,它的发展与可靠运营惠及国计民生。在铁路逐渐向高速化、重载化发展的背景下,钢轨作为高铁系统内最重要的支撑部件之一,保障其长期安全也逐渐成为铁路发展规划的重要议题。在新兴无损检测技术中,声发射技术凭借其动态特征、高灵敏度、可及早发现内部裂纹等优势在工业探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对动辄万余里的钢轨健康状态监测中,声发射传统的定点
学位
传统的机器学习要求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服从独立同分布的假设,且需要大量有标注的数据才能训练出较理想的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环境的变化或采集条件的限制使得采集的数据不能满足独立同分布的假设,导致模型的泛化能力显著下降。在这种数据存在分布差异的场景下,需要重新收集、标注数据并构建新的模型。然而,采集并标注业务场景数据是非常昂贵的,在某些场景中甚至是不可能的。域适应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上述数据分布存在差异的学
学位
随着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轨服务任务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通过服务航天器对目标进行有效姿态接管操控是后续在轨加注、在轨维修、碎片清除等任务的基础。对于传统的合作目标的接管控制技术已十分成熟,并已实现了在轨应用。但针对结构复杂、质量特性未知、姿态机动能力不明的空间非合作目标的接管操控问题,往往面临着目标信息不完全以及精确辨识困难等诸多挑战。本论文致力于解决在轨服务航天器捕获目标后的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接
学位
随机动态系统的状态滤波与平滑问题广泛存在于各种工程应用与科学研究领域。粒子滤波与平滑作为一类处理非线性非高斯随机动态系统的状态滤波与平滑问题的强有力算法正在被广泛使用。现有的粒子滤波与平滑算法通常假设系统不存在非独立噪声和多步随机量测延迟。然而,在一些实际工程应用中,如目标跟踪、定位、导航、网络控制系统等,非独立噪声或多步随机量测延迟是不可避免的。在此情形下,由于忽略了非独立噪声和多步随机量测延迟
学位
作为高端精密制造业中最核心、应用最广泛的部件之一,双边直驱龙门系统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其运动控制的性能直接影响各种精密元器件的生产加工质量和效率。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在产品加工精度、生产速度以及设备运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双边直驱龙门系统的精密运动控制性能需求也愈加苛刻,特别是在高速、大跨距、大推力工作环境下的系统控制精度。系统中非线性动力学以及不确定性是影响双边直驱龙门系统控制性能
学位
在现代工业系统中,系统控制器的设计通常都是基于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实现的,而该数学模型需要准确地描述被控过程的稳态和动态特性。此外,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还可以用来辅助系统的其他功能性设计,例如,过程监控与故障诊断、软测量预测等。对于物理定律清晰的系统,可以利用微积分等数学运算通过理论建模的方式推导得到系统的数学模型。然而,据此建立的数学模型通常比较复杂,需要基于特定假设适当简化模型,以便于实际应用,因
学位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系统的规模与复杂程度在不断扩大,生产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系统的性能以及节能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最优控制越来越成为控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求解系统最优控制问题的过程中,传统动态规划方法往往受到“维数灾”问题的困扰,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自适应动态规划技术。自适应动态规划技术是一种融合了动态规划、强化学习、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等理论与方法的新兴控制技术。该方
学位
随着线性系统理论的日臻完善和应用的日趋成熟,控制理论学界逐渐将越来越多的精力转移到非线性系统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上来。本论文将围绕非线性系统中的一个理论问题,按照提出问题、发展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路线展开。众所周知,非线性系统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稳定性分析,因为完备的稳定性分析往往是保障各类应用的基本前提。不同于线性系统,尽管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手段依然以提出于19世纪的李雅普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