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截止2011年底大陆农村人口仍高达65656万,占总人口的48.73%。同时,据“我国农村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陈昱阳的报告,农村老年人口规模是城市的1.69倍,城市老年人口比重为7.97%,而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18.3%,由此可见,农村比城市存在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然而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依然主要依靠土地养老、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保障作用。农村未富先老的出现对加紧构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迫切的要求。当前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而且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也已具备了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多年来,党和政府创造的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条件,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支撑。国家财政收入攀升、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一些地方集体经济的壮大为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民主观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迫切需求和技术迅速发展为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创造了社会条件。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和社会结构,比照国外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经济条件,借鉴其经验教训,为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以理论分析法为基础,主要运用了理论分析、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全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中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及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分析研究了新农保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主要阐述了供给和需求理论,为下文新农保的供给和需求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从影响供给的因素角度分析新农保的现状。主要从政府财力、政府的认识、技术、队伍建设四个影响新农保供给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当前新农保的供给现状。第四部分从影响需求的因素角度分析新农保的现状。主要从农民的收入、农民的认识、文化状况、国家相关政策、基金保值增值情况几个影响需求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当前新农保的需求现状。第五部分主要是国外经验的借鉴。选取了德国、日本和巴西三个国家,阐述了他们如何逐步推进本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从而为当前我国新农保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第六部分,结合第三、第四部分的供需分析,得出我国当前新农保供需不平衡的结论,进一步分析了不平衡背后的原因,探索实现供需平衡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