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明确建立“企业年金”的概念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国外企业年金制度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更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世界各国人口平均寿命的明显提高,企业年金制度可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养老保障的制度建设方面,企业年金制度与其他老年收入保障制度(基本养老保障、个人储蓄或者商业寿险)共同构成养老保障的经济制度。各种老年收入保障制度改革也有一种趋同的效应,各国普遍接受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以三支柱最为公众熟知),实际上是多个需求层次的收入保障制度。从资金来源上看,各国养老保障制度都强调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从管理体制上看,各国养老金管理都追求更高的效率。增加企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的比重可以提高整个收入保障制度的效率,目前,国外许多国家的企业年金在社会养老保障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了基本养老保险。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也表明,建立合理的企业年金制度,对减轻政府负担、促进人才流动、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均可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建立企业年金的有关规定和政策,2004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试行管理办法》,政府、企业、民间都在积极推动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模式,探讨发展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相应策略。本文涉及理论分析、制度的国际比较、现状与发展分析、筹资与给付模式、税收优惠模式、基金管理与运营模式等多个方面,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首先阐述企业年金发展模式与策略的研究背景,选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其次是企业年金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梳理总结企业年金的理论基础、兴起的原因、制度模式、国别比较、作用意义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再次是本文的基本框架、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企业年金制度的理论分析。该部分分析了建立企业年金的理论基础,总结了雇主父爱论,生命周期论(即储蓄替代论),人力资本折旧论,延期工资论等作为企业年金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企业年金对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供给机制、需求机制和均衡的影响。第三部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首先通过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历史沿革研究,系统的从制度层面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不足与缺陷,从而得出适合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定位与目标。其次对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特征与需求进行分析,研究了我国企业年金的运行现状、发展前景、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企业年金制度的国际比较。着重介绍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企业年金制度。对这些国家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历程、基本特征、治理模式、配套设施进行纵向的研究,并总结分析了国际企业年金制度总的发展趋势,以典型国家企业年金制度的成功模式作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借鉴和参考。第五部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模式。在基金筹资模式的选择上,通过对企业年金筹资来源分析,得出企业和个人对年金计划的共同缴费有利于年金制度的发展;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基金积累制较现收现付制在财务上更具可持续性,并且也体现了代际公平的原则。在给付模式上,重点对DC模式与DB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特点和适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我国企业年金的模式选择,即采取DC模式,在过渡期对部分中人适当采取DB模式进行补偿。提出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政策建议。从微观角度探讨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模式,即从企业角度对年金计划受托人模式进行分析,从经办机构角度对组合模式进行研究。在年金计划的受托人模式选择方面,以信托文化下的受托人责任为出发点,对年金理事会和法人受托机构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结合企业的需求,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后得出结论,即以后“管委会+法人受托机构”是大型企业单一计划的发展趋势,而针对中小企业与个体经营者,集合信托计划模式更为经济。而具体的年金计划组合模式选择,按照企业年金有关政策,在当前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框架下,对各经办机构的功能角色定位、表现以及优劣势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探讨了适合的组合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