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高体重指数意义,孕妇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子痫前期患者部分凝血指标及血常规参数与正常妊娠妇女的不同,理解其变化与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住院的120位妊娠晚期妇女,其中包括子痫前期患者60位(轻度子痫前期30位,重度子痫前期30位);正常妊娠妇女60位(作为对照组)。对120位孕妇进行体重指数的计算,并于未经治疗前进行部分凝血指标、部分血常规参数检测。体重指数为体重(Kg)/身高(m)2。研究高BMI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以及计算子痫前期孕妇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部分凝血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血常规参数为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运用SPSS统计软件15.0版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正常妊娠组与子痫前期轻度、正常妊娠组与子痫前期重度组体重指数、部分凝血指标及部分血常规参数的差异。结果:1.高BMI患者更容易发生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性是正常体重指数患者的2.51倍。正常妊娠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分别相比较,体重指数分别低于子痫前期轻、重度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子痫前期患者产前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具有相关性,相关指数为0.268,表明孕妇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之间呈线性正相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新生儿体重=28.941体重指数+2564.156。3.血凝参数:正常妊娠组与子痫前期组之间相比,部分活化凝血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国际标准化比值均高于子痫前期组;正常妊娠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间相比较,正常妊娠组部分活化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其余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仅正常妊娠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与重度子痫前期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4.血常规参数:正常妊娠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低于子痫前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三组间相比较,各组间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子痫前期孕妇的体重指数与正常妊娠患者相比较具有差异性,肥胖妇女较正常体重妇女更容易发生子痫前期,临床上可通过指导孕妇控制体重增长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2.子痫前期患者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具有相关性;3.子痫前期孕妇部分血凝参数与正常妊娠患者相比较具有差异性,可利用检测血凝参数这种简便快捷的检查方法,了解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凝血功能。有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判定子痫前期患者血浆血栓前状态变化,注意其高凝倾向及发展为DIC的趋势,并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帮助。国际标准化比值是较凝血酶时间更好的凝血观察指标。4.子痫前期患者血常规中HB、HCT、MPV都有升高的倾向,在这些指标升高时,应注意子痫前期患者血液浓缩的可能性,注意其高凝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