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充满挑战的时代,当今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能否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也关乎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和民族精神的弘扬。世界各国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源于上个20世纪90年代,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未来公民而十分重视公民课和德育课的设置。我们国家也十分重视对青少年在这个方面的培养。初中阶段是个人的思想品德和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适应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在这个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是当务之急。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基础性课程,也是为之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基于此,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也相应地进行了大的调整。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重要的阵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社会舞台。它本应是充满生机活力而又丰富多彩的,可是,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下,人们往往把课堂教学当作教师的教学活动空间,而把课程教学活动界定为一种“认知活动”,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特征,使大量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无效的或低效的状态。这种现象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表现地尤为突出。“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普遍现象。教师没有因教而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学生没有因学而获得有效的成长和发展,学校也没有因教学而获得有效发展。可以说低效的课堂充斥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滚滚而来时,当教师用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过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难发现,要真正还原思想品德课应有的地位和功能,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彻底摆脱低效或无效的课堂陋习,这是顺应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实践,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为主线,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提出的意义作用——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的思路,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出发,界定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涵义和主要内容,论述了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意义;对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现状分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最后,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个案操作及值得反思的地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为提高基层学校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为丰富课堂教学理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