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运用手术优先(Surgery-First Approach, SFA)治疗方式,结合术后快速正畸(Postoperative Rapid Orthodontics),矫治下颌前突(Mandibular Prognathism)畸形患者。对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术前及术后行影像学检查与面部软组织扫描,进行数据测量与统计分析,评估应用手术优先治疗模式,治疗下颌前突畸形患者的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及术后的复发情况,为该类畸形的手术优先模式治疗提供参考及理论支持。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共72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整形外科中心就治的下颌前突畸形成人患者(其中单纯下颌前突畸形40例,下颌前突伴偏颌畸形28例,伴上颌后缩4例),经与口腔正畸医师沟通后,采用手术优先的治疗模式矫正颌骨畸形,并通过术后快速正畸矫治畸形的牙胎关系。对68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不含上颌后缩)在术前、术后7天以及术后随访三个时间段拍摄X线侧位片,测量面部各解剖位点相应数据,分析术后硬组织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的复发情况。对其中12例患者进行相应的面部软组织扫描,导入Geomagic软件,测量面部软组织的各解剖标志点数据,统计分析手术优先模式治疗下颌前突畸形术后软组织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以及比较软硬组织术后移动间的相应关系。结果72例下颌前突畸形的患者中,有18例术后1月内出现开(?)现象,发生率25%,经过术后弹性牵引,开(?)现象得到解除。所有患者术后面型迅速改善,并在经过术后5-16个月的术后快速正畸(平均正畸时间272±91.3天)治疗后,其反映下颌骨前突畸形的SNB、ANB、 FMIA、 MP-LI、 UI-SN等角度,皆趋向于国人正常范围,Ⅲ类面型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错乱的咬合关系得到纠正,治疗效果满意。统计分析采用手术优先模式治疗的68例患者(不含上颌后缩),在矢状方向上,下颌的下牙槽座点(B点)与颏前点(Pog点)术后(T1)较术前(T0)平均后移了8.67mm与8.96mm,随访时(T2)较术后(T1)有1.79mm与1.99mm的前移复发,复发率为22%与24.3%;在垂直方向上,发现下颌的下牙槽座点(B点)与颏前点(Pog点)随访时(T2)较术后(T1)有1.63mm与1.83mm的上移复发(P<0.05)。同时,可以观察到,下颌前突伴偏颌畸形的患者,术后在矢状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相较单纯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具有更大的术后复发率与移动幅度。对12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术后软组织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软组织的前突症状在术后均得到明显的后移改善,软组织颏唇沟点(Si)与颏前点(Pog’点)术后(T1)较术前(T0)平均后移了6.81mm与8.18mm,颏部后移最为明显,而下唇软组织下移更为显著。复发方面,在矢状向上,颏部各点术后具有前移的复发趋势,但唇部则未观察到;垂直方向上,颏部以及唇部软组织术后均产生向上移动的复发趋势。对于术后颏部的软硬组织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发现并无一个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本研究,通过运用手术优先治疗模式治疗下颌前突畸形,并对患者术后软硬组织效果进行评估,发现下颌颌骨以及相应软组织在术后皆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后移,下颌前突的症状得到缓解,并且手术优先的治疗模式可以明显缩短治疗的总体时间。虽然手术优先模式治疗的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术后颌骨以及软组织皆有向前向上移动的复发趋势,但移动幅度在2mm内,在可接受范围内,认为手术优先模式可以作为下颌前突畸形的一种治疗选择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