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近10年Bell’s面瘫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病情况、基础疾病、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等可能相关因素对针灸治疗Bell’s面瘫疗效的影响,并对针灸方案进行聚类分析,为完善以针灸治疗为主的Bell’s面瘫综合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及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方法,按照自行设计的《病历信息采集表》收集、整理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电子病历系统中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Bell’s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SPSS 23.0进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采用频数统计、Spearman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近10年Beil’s面瘫患者的临床特点、针灸综合方案的治疗特点、影响面神经损伤及影响针灸治疗Bell’s面瘫疗效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7例患者,男性138例(占49.8%),女性139例(占50.2%);年龄范围4-86岁,平均年龄为51.3±15.79岁;住院天数平均15.69±5.46d;住院患者中急性期占53.1%,恢复期117例占42.2%,后遗症期4.7%,自发病至首次确诊的天数平均1.71±1.23d;春季发病71例(占25.6%);夏季发病66例(占23.8%);秋季发病65例(占23.5%);冬季发病75例(占27.1%);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为吹风受凉(116例,占41.8%);最常见的辨证分型为风痰阻络(172例,占62.1%);病变位置在茎乳孔及以下共222例(占80.1%),损伤鼓索节段34例(占12.3%),损伤镫骨肌支节段21例(占7.6%);起病以HB4级最多,共206例(占74.4%);出院时痊愈患者15例(占5.4%),显效191例(占69%),低效57例(占20.6%),无效14例(占5.1%);合并症最多为高脂血症共138例(占49.8%),其次为高血压99例(占35.7%),高尿酸血症92人(占33.21%),失眠72例(占26%),糖尿病64例(23.1%);涉及伴随症状10种,茎乳孔及以下受损的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为迎风流泪、耳痛、面痛;鼓索节段损伤者多伴随耳痛、迎风流泪、面部感觉异常;镫骨肌支节段受损者多伴随耳痛、迎风流泪、耳鸣。早期治疗的因素有:激素(3.37d)、营养神经(4.34d)、抗病毒治疗(5.24d)、针刺(5.92d)、艾灸(7.24d)、康复(16.04d)、高压氧(17.72d);263例患者接受头针治疗,聚类分析得到2个有效聚类群:额中线-顶颞前斜线-颞前线,顶旁—线-顶旁二线-额前线;谱系图距离为15时,得到两个腧穴群集:运动区下2/5-血管舒缩区、其余10个腧穴为另一聚类。腹针聚类分析得到3个有效聚类:清热解毒方-风湿三角-水分-建里;气旁-气穴;天枢-大横;谱系图距离为15时,得到3个群集:引气归元-阴都;腹四关-商曲-天枢-大横-气旁-气穴;清热解毒方-风湿三角-水分-建里。体针按15个聚类群划分,得到2个有效聚类群:百会-印堂;阳白-地仓-太阳-合谷-太冲。艾炷灸得到3个有效聚类:足三里-颊车;牵正-太阳-翳风-阳白-地仓;心俞-胆俞;当距离为20时得到3个群集:脾俞-胃俞-中脘;面部压痛点-百劳,其余腧穴为一群集;刺络放血按12个聚类群划分共3个有效聚类群:翳风-太阳;膈俞-胆俞;风门-肺俞;谱系图提示耳尖-耳后-大椎可与其他腧穴存在灵活的配伍;耳穴压豆按5个聚类群划分得到3个有效聚类群:交感-颈椎;胆-肾;心-神门;距离为10时得到两个群集:心-脾-神门-面颊;胆-肾-交感-颈椎。影响面神经损伤的单因素分析结果:病变位置(χ2=8.341)、焦虑(Z=-2.380)、睡眠障碍(Z=-2.480)、NLR值(Z=-2.059),以上P<0.05,提示焦虑为面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病变位置、睡眠障碍、NLR值均可能影响面神经的损伤;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有两项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焦虑状态(β=-1.515,OR=0.220,95%CI=0.051-0.943,P<0.05),风热袭络型(β=2.576,OR=13.15,95%CI=1.026-168.587,P<0.05),提示在中重度、重度面瘫患者中,焦虑为面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风热袭络型相对于其他证型为可能的保护性因素。影响针灸治疗Bell’s面瘫疗效的单因素分析结果:面神经损伤程度在Spearman相关分析(P=0.003<0.05)与非参数检验(χ2=16.809,P=-0.0000)中均与疗效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面神经损伤程度为针灸疗效的影响因素。在非参数检验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还包括:病变位置(χ2=7.132,P=0.0028<0.001),餐后血糖偏高(Z=-2.280,P=0.023<0.05),脑梗死(Z=-2.084,P=0.037<0.05),面瘫史(Z=-2.096,P=0.036<0.05),康复治疗(Z=-2.022,P=0.043<0.05),不同治疗方案(χ2=98.728,P=0.000),提示病变位置、餐后血糖控制程度、脑梗死、面瘫、康复治疗、不同治疗方案均为疗效的可能影响因素;单因素方差分析中P值均>0.05,提示各项因素均与疗效无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97,P<0.001),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共有4个:面瘫史(OR=5.607)、脑梗死(OR=2.085)、耳痛(OR=1.096)、治疗方案(1:OR=26.629,2:OR=25.687,3:OR=33.818,4:OR=24.337),提示面瘫、脑梗死病史为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伴随耳痛症状可能为保护性因素,治疗方案中疗效依次为:针灸+营养神经+抗病毒>针灸+营养神经+抗病毒+激素>针灸+营养神经+激素>针灸+营养神经>单纯针刺。HB分级与肌电图结果的一致性检验中(Kappa值=-0.09,P<0.05),提示二者对面神经损伤的评价一致性较差。结论:1.本研究提示 Bell’s而瘫中老年比例较高,无性别差异;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发病稍高;2.患者多证属风痰阻络;起病最常见为HB 4级,多数患者可实现早期诊治,自发病至确诊平均时间为1.71d。发病后平均约7d内接受药物及针灸治疗,约15d后开始康复、高压氧治疗.3.我院针灸科制订的Bell’s面瘫针灸综合方案体现了从心、胆、脾、胃论治,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并注重调神的治疗思路.4.影响面神经损伤因素:焦虑为中-重度面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风热袭络型患者损伤程度可能较低,病变位置、NLR值、睡眠障碍都可能影响面神经的损伤.5.影响Bell’s面瘫针灸疗效的因素分为三大类:(1)疾病本身的特点:面神经的损伤程度、损伤位置、耳痛症状(2)患者自身的环境:面瘫史、脑梗死、餐后血糖控制情况(3)治疗方案之间相互影响:营养神经和抗病毒治疗均可以提高针灸疗效,但激素为待定因素,针灸综合治疗与激素之间的疗效可能存在矛盾.6.对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评价上,HB分级与肌电图相比二者一致性较差,肌电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干扰,HB分级法更适合在早期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