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HF是一种以心肌收缩功能下降、血液动力学异常和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复杂的临床综合症。90年代以后逐渐明确了心脏重塑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而神经体液系统的激活是影响心室重塑的重要因素。CF时,RAS的激活在心室重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ACEI可以抑制心肌的ACE,使AngⅡ生成减少,阻止心力衰竭的进展。但AngⅡ的形成有两种途径,即RAS的传统途径和旁路系统。在传统途径中,肾素将血管紧张素原分解为AngⅠ,AngⅠ经ACE的作用转变为AngⅡ。在旁路系统中,AngⅠ经心脏ACE和胃促胰酶等的作用转化为AngⅡ。而旁路系统是机体最有效和最特异的AngⅡ形成途径。AngⅡ至少有四种受体,即AT1、AT2、AT3和AT4受体。AngⅡ的作用主要是通过AT1和AT2受体来实现的。AT1受体激动可收缩血管,引起心肌细胞肥厚、心肌纤维化、促进细胞坏死、调亡等。AT2的作用与AT1相反,AT2受体激动可引起血管扩张、抗细胞增殖等。ACEI可以抑制RAS,抑制AngⅡ生成,即抑制AT1受体介导的作用。ARBS可以直接阻止AngⅡ与AT1受体结合,从而阻断AT1受体介导的作用,促进AngⅡ与AT2受体结合,产生AT2受体介导的作用.CHF时体内存在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异常,包括BNP。BNP是RAS的天然拮抗剂,具有较强的利钠、利尿、舒张血管、抑制RAAS、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BNP主要由心室合成分泌,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的改变是刺激BNP分泌的重要条件。 <WP=32>本实验目的是观察培哚普利和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老年性CHF对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是选择老年心衰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4~76岁,病程2~21年。其中,冠心病30例,高血压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4例。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7例,Ⅲ级20例,Ⅱ级13例。所有病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5%,BNP≥221.5pg/ml,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A组n=20,培哚普利联合氯沙坦组B组n=20。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心脏病和心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给予培哚普利2mg/d,无不良反应,一周后增量至4mg/d,B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氯沙坦,开始剂量25mg/d,无不良反应,1周后增至50mg/d,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NYHA分级测定,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测定血浆BNP含量的变化。临床疗效评定按全国标准,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本实验结果显示:A组显效4例(22.9%),有效14例(68.5%),无效2例(8.6%);B组显效6例(31.55),有效13例(65.7%),无效1例(2.8%),两组间经统计学分析,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BNP(257.57±92.31vs201.48±102.37)B组比A组下降更明显, P<0.05,有显著差异;A组与B组比较LVEDD(62±8vs60±4mm),LVESD(52±7vs48±5mm)B组比A组显著下降(P<0.05);A组与B组比较,LVEF(39±12vs45±10%)B组<WP=33>比A组显著增加(P<0.05),有显著差异性。由此可见,培哚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心衰能够克服ACEI治疗时AngⅡ的逃逸现象和不能阻断旁路系统的不足,提供RAS更完全的阻断。二者联合治疗CHF较ACEI单独治疗能更好的降低左室舒张未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未期内径,从而更好的改善左室重构,增加心肌收缩力。本实现结果还显示BNP浓度的增加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与LVEDD和LVESD的减少呈正相关;与LVEF的增加呈负相关。结果证实,BNP的升高与左室收缩功能的降低具有密切关系;BNP随着HF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BNP浓度能较好地反应左心室功能状态,应用BNP检测来指导心衰治疗能更好地控制心衰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本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培哚普利和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老年性心力衰竭较单独应用培普利治疗能更好地预防左室重构、降低患者BNP水平。2、BNP是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最强的标志物,对CHF的诊断及判定疗效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