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沿海某市饮用水微生物潜在风险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p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7年7月1日国家卫生部颁布实施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水质指标由35项增加至106项,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并修订了总大肠菌群指标,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饮用水安全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城市饮用水的微生物风险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现代城市来说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大肠菌群为指示菌,以我国东部沿海某市饮用水给水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定量风险评价(QMRA)、对数正态分布和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对给水系统进行了微生物潜在风险的评估。本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饮用水管网中的病原菌风险评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该市的饮用水风险管理有一定指导意义。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1)揭示了中国东部沿海某市给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潜在风险利用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价(QMRA)方法,分析了给水处理系统中不同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潜在风险,其结果显示:在大肠菌群感染风险方面,水厂本身的大肠菌群的潜在感染风险极低,但是在处理过程中存在大肠菌群感染风险,尤其是臭氧发生池中的大肠菌群感染风险极高;在处理工艺处理效率方面,冬季的大肠菌群预处理效率高于夏季,而常规处理效率低于夏季;在最终出厂水水质方面,没有检测到大肠菌群;此外,在水厂处理过程中还检出了多种致病菌,尤其是表皮葡萄球菌和炭疽杆菌在出厂水中仍然有极少量的检测到。因此该水厂出厂水的大肠菌群感染风险不大,但是需要增加一些处理措施来加强对表皮葡萄球菌和炭疽杆菌等微生物的控制的控制,以避免这些微生物引起的潜在风险。2)揭示了中国东部沿海某市管道特征对管网饮用水微生物潜在风险的影响采用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价(QMRA)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沿海某市城市管网中5种管材(铸铁管、镀锌管、不锈钢复合管、灰口铸铁管、塑料管)以及不同管龄和管径的管道对管网饮用水微生物潜在风险的影响。其结果显示:五种管材的大肠菌群年度感染风险大小顺序为,球墨铸铁管>镀锌管>不锈钢复合管>灰口铸铁管>塑料管;管龄对大肠菌群年度感染风险的影响很大,随着管龄增加,年度风险有明显的增大趋势,尤其是当管龄超过10年时风险会迅速增大;管径对大肠菌群年度感染风险的影响与管径大小有关,当管径小于80mm时,管径对大肠菌群年度感染风险的影响不大,但是当管径大于150mm时,随着管径的增加,生物膜脱落减少,安全风险也相应减小。因此,该市相关部门应尽量选择较合适的管道,并及时更换管龄较长的管道。3)揭示了中国东部沿海某市饮用水管网系统的微生物潜在风险采用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价(QMRA)的方法,综合运用对数正态分布和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对饮用水管网在正常工况和不利工况下的微生物潜在风险做了相应评价。结果表明,从饮用水管网整体来看,该市管网微生物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在随机抽样的30个样品中,按照国内饮用水大肠菌群3个/L的标准,达标率为83.3%,不达标的样品管龄均比较大;通过30个样品模拟出整个饮用水管网的情况以减少抽样的随机性,其累积概率曲线显示达标率为75%;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数据进行模拟后,计算所得年度大肠菌群风险,按年度风险不超过万分之一的标准,达标率为70%;而在滞留和水力冲刷条件下,达标率均不足20%,潜在风险明显增大,水力冲刷条件下大肠菌群年度感染风险平均值高达7.1×10-2,比滞留条件下的2.8×10-4高出1-2个数量级,对管网饮用水安全的危害更大。因此,该市管网总体的微生物风险不高,但是不利工况下仍然存在极高的微生物潜在风险。
其他文献
开发新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LRP)方法是CLRP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本研究组开发的氧/硫杂蒽-9-硫酮调节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中,发现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的起始分子量高,分子量增加幅度小,调控效果有待优化,而对苯乙烯(St)聚合反应初期表现阻聚作用。本论文尝试在氧杂蒽-9-硫酮(XT)调控MMA可控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加入少量St,以优化MMA聚合的可控/活性。分别讨论St占MMA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室内装修,由各种装饰装修材料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多,引起城市居民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来源于各种建材和家具等的总挥发性有机物
研究了催化剂煅烧温度对Co/Mo/MgO催化剂上CVD制备碳纳米管的影响。用溶胶凝胶煅烧法制备的Co/Mo/MgO催化剂中,除了形成Mg(Co)MoO4固溶体,一部分Co元素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从Co3O4转变为CoO。在不同钴价态的催化剂上,用CVD法制备了碳纳米管。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和TGA表征显示,单壁碳纳米管可能是在Co3O4上生长的,多壁碳纳米管可能是在Mg(Co)MoO4
功能性荧光单体通过分子设计可以实现对多种外界刺激(如紫外光照、热处理、机械扰动、酸碱度改变等)的多重响应特性。由这类荧光单体配制的组合物,可以涂覆在不同基材上进行荧光标记。因此,多重响应型荧光单体及其组合物受到不同外界刺激后,标记显色或发出荧光,在信息记录、存储、标记及防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六种螺吡喃衍生物荧光单体,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光化学特性进行了探究
本研究致力于推动国内乙氧基镁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发展,以乙氧基镁载体和催化剂制备技术为突破口,制备出了性能优良乙氧基镁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在乙氧基镁载体方面,公布了在二氧硅与癸烷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制备大颗粒乙氧基镁,同时少量的二氧化硅与癸烷能提高小粒径乙氧基镁颗粒的综合性能,戊五醇能有效提高小粒径乙氧基镁颗粒的堆密度与流动性能;在催化剂制备技术方面,公布了在工业小试的条件下,乙氧基镁负载型聚乙烯催剂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